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毒品与戒毒
编号:122683
“戒毒专家”的不归路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1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655期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日前依法严惩了一名在北京称得上“档次”最高的制毒贩毒者刘应泉,这名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可以称得上“戒毒专家”,然而他却因制毒贩毒被法院以贩卖、制造毒品罪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与其他制毒、贩毒案不同,今年已经59岁的刘应泉制贩的名为“毒瘾消”的毒品,竟然是刘应泉充分发挥其所掌握的医药学知识和“聪明才智”自己研制出来的。

    群众举报 警方查获“毒瘾消”和贩毒者

    2000年12月27日上午10时,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刑侦支队缉毒队接到群众举报:居住在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的一名无业人员有吸毒行为。当日下午2时左右,正在家中与他人一起吸毒的这个无业人员被警方当场抓获,公安人员还在她的家中查获一种名为“毒瘾消”的红白相间的胶囊。这名吸毒人员交待,她平时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吸食毒品海洛因,而自从用了“毒瘾消”后,“毒瘾还真没先前那么大了”。
, 百拇医药
    公安人员把查获的“毒瘾消”胶囊送去化验,结果发现胶囊中竟含有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美沙酮,含量高达2.3%,而经常服用这种麻醉药品,也会形成瘾癖。

    经过进一步查问,“毒瘾消”是这名吸毒者以每瓶180元人民币的价格从一个叫宋文江的人手中购买的,她还交待说:“这种药他一般每瓶卖250元,因为常买,他给我的价钱稍低一点。我前后一共买过6瓶。”

    警方决定以“假买”“毒瘾消”的形式,抓获宋文江。

    12月28日晚7时左右,乔装改扮的侦查员以到宋文江的家中购买“毒瘾消”的名义将其抓获,并当场从他的家中查获20多瓶、400多粒“毒瘾消”。

    47岁的宋文江曾经两次被劳动教养,还曾因诈骗罪被法院判处10年徒刑。刑满释放后他仍然不务正业,通过他这个“中间人”,不少瘾君子迷上了“毒瘾消”,他自己也从中获利不菲,一瓶药就能挣近百元。
, 百拇医药
    出乎意料的是,宋文江出售的“毒瘾消”竟全部是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应泉那里购买来的。刘应泉卖给他的价格是8元钱一粒,每瓶120元。

    “刘应泉说这是一种戒毒药。我曾经拿着这种药去山西的一家戒毒所推销,他们检验后说里面有美沙酮,是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没有要。”宋文江交待说,“后来我就把它卖给了吸毒的朋友。我曾经看到刘应泉用一块木板钻上小孔,做胶囊壳,后加入药粉就行了,非常简单。我前后从刘应泉手购买了约2000粒‘毒瘾消’。”

    从研究戒毒药开始制毒

    59岁的刘应泉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还曾经参加过肿瘤防治等9个重大课题的研究。

    从1994年开始,刘应泉对戒毒药品的研究发生了兴趣,并研制成功了一种戒毒新药“毒瘾消”。1996年,他终于“破译”了美沙酮的生产工艺,利用从化学试剂店买来的药品自己生产出了美沙酮。
, 百拇医药
    他把自己生产的美沙酮添加到原来的“毒瘾消”中,在没有获得任何批准的情况下,开始生产这种所谓的“戒毒药”。他还把新的“毒瘾消”作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上报到有关部门。身为药品专家,刘应泉当然知道麻醉药品美沙酮是不能随便使用的,他在相关的报告中闭口不提“毒瘾消”中含有美沙酮。在向国家申请生产批号时,“毒瘾消”中含有的美沙酮被查出,没有获得生产许可。

    背叛家庭制毒品

    挣钱买房、炒股、养“小蜜”

    “潜心”研究的“科研”成果没有获得合法身份,刘应泉很不甘心,他索性在自己家里开始了“毒瘾消”的生产。

    1998年,刘应泉通过一名吸毒者认识了宋文江,就把自己研究的“戒毒药品”推荐出去。宋文江很快为他找到了买主。眼看着这种黑市药品为自己带来了滚滚财源,刘应泉也就不再提“毒瘾消”的生产许可一事,而是把租住的东直门南大街的一所房子和用赃款买来的北京市朝阳区某花园的一处房子变成了自己的地下加工厂,夜以继日地生产毒品。为了扩大生产,他还通过在承德某药厂工作的熟人委托该药厂加工美沙酮,打出的旗号是生产戒毒药。
, http://www.100md.com
    刘应泉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女儿出国留学,另一个在公司工作,他的妻子也是科研人员。得知丈夫在加工管制药品后,妻子百般规劝,可此时的刘应泉早已被金钱迷住了眼睛。他瞒着妻子,继续铤而走险,终成阶下囚。回忆起妻子的规劝,他竟说:“我们的矛盾就在于她的胆子太小,而我的胆子大。”

    让一向遵章守法、埋头科研的刘应泉胆子大起来的是“毒瘾消”带给他的暴利。尽管过去开公司他也赚过些钱,可是在制毒的巨大利润面前,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的良知。

    刘应泉生产一粒“毒瘾消”成本只有2元,可是宋文江从他这儿购买的价格是每粒8元。一瓶“毒瘾消”里面装15粒胶囊,这样一瓶他可获利90元。他前后共生产了十几万粒“毒瘾消”,出售中获利30余万元。他在北京朝阳区某花园购置的三居室住房和他在股市上20多万元的投资,都是来源于他的这项“科研成果”。

    刘应泉被抓获时,侦查人员在他的两处住房内搜出了3大箱、29公斤“毒瘾消”,其中含美沙酮941克,还查获了大量的半成品和制毒工具。
, 百拇医药
    除了制毒,刘应泉还养有两个“小蜜”,她们均是外地医院的大夫,对刘应泉的“制药特长”崇拜得五体投地。金钱似乎真的让他得到了曾经向往的一切,刘应泉在年近花甲的时候又找到了“感觉”,他甚至夸口说自己连“伟哥”也能生产。

    “毒瘾消”就是毒品

    购买刘应泉的“毒瘾消”的都是些瘾君子,他们买“毒瘾消”名义上是为戒毒,实际上是把“毒瘾消”当成了毒品的替代品,尤其是对那些囊中羞涩的瘾君子来说,价格相对便宜的“毒瘾消”的确能解燃眉之急。

    从刘应泉生产的两种胶囊的“毒瘾消”销售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刘应泉生产的红白胶囊,其中美沙酮含量较高,销量就特别好;而蓝白胶囊,美沙酮含量较低,则几乎就无人问津,原因就在于美沙酮的含量上。

    作为药物方面的专家,刘应泉当然知道制毒的下场,所以从堂堂的研究员堕落为制毒犯后他仍矢口否认自己生产的是毒品,他甚至把自己描绘成拯救吸毒者的神医,还把每粒6元钱的暴利说成是为了收回成本。实际上,在明知美沙酮是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的情况下,他的所谓“戒毒”不过是在用一种新的毒品继续麻醉无知者的身体和心灵。
, http://www.100md.com
    有关资料显示,美沙酮属阿片受激动剂,属麻醉镇痛药。根据国家对麻醉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及卫生部指定的其他易成瘾癖的药品、药用植物及其制剂都属麻醉药品。国家之所以对这些药品严加管制,就是因为这些药品会成为瘾君子的替代品。

    据了解,在我国农村一些地区,瘾君子们会寻找毒品的代替品。刘应泉制造的“毒瘾消”毒品,虽然和常见的毒品不同,但是一旦吸服上瘾,也同样会危害人的健康。因此,审理此案的法官认为,在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同时,对毒品生产和吸食中出现的一些新趋势也应加以密切关注,尤其是在麻醉药品的管理方面还要加大力度。

    法院经过审理最终查明,刘应泉从1998年至2000年的3年间共贩卖、制造“毒瘾消”达30535克,其中含美沙酮957.56克。宋文江先后从刘应泉处购买“毒瘾消”720克,其中含美沙酮16.56克,并在明知其中含有美沙酮情况下,仍出售给他人。

    法院认为,刘应泉、宋文江无视国家对毒品的管制法规,刘应泉非法制造并向他人贩卖含有美沙酮的“毒瘾消”的行为已构成贩卖、制造毒品罪;宋文江非法向他人贩卖含有美沙酮的“毒瘾消”的行为已构成贩卖毒品罪。法院在依法对刘应泉判处死刑的同时,还一审判处宋文江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

    宣判后,刘应泉一方面表示感到十分后悔,称自己不该一时糊涂,违反国家的法律,给家庭和亲人带来了精神上无法弥补的痛苦;但他同时竟然还认为自己冤枉,表示要继续上诉。, http://www.100md.com(李煦 牛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