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医学评论
编号:10184719
谈“非典”病名病机与处方用药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58期
     非典虽然是一种新的病毒性疾病,但同其他疾病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非典是一种新的瘟疫,依据以往的经验,借助现代科学,中医可以更好地把握其本质,掌握其辨证施治的规律。为此,结合临床实践,对其病名、病机演变规律及组方用药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非典”应命名为“肺湿疫”

    疾病命名具有重要意义。宋,朱綋《南阳活人书》中说:“因名认病,因病识证,如暗得明,胸中晓然,无复疑虑而处病不差矣。”因名认病道出了病名的重要性。如肺痿肺痨均是肺病,均有发热咳嗽,但两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截然不同。因病识证说明了病名对辨证施治的指导作用。如肺痿和肺痨均有肺阴亏虚,但选方用药截然不同,前者用麦门冬汤之类,后者用月华丸之类。由此可见病名的重要性。总之,正确的命名才能把握疾病的本质,才能从总的方面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才能预料其顺逆吉凶。正确命名也是使中医走向世界,实现中医现代化的一部分。
, 百拇医药
    把“非典”命名为“肺湿疫”,其理由有三点,一是“非典”是病邪侵犯于肺,病位在肺,基本病理改变在肺,临床又以肺的症状为主,故以肺字为头。二是湿字说明“非典”的主要病机,根据中医辨证,湿热之证贯穿于“非典”的绝大部分病程中。从邓铁涛教授提出“春温伏湿之证”,彭胜权教授认为“中医诊断为风温夹湿”,均可说明这一点。其次,根据我对北京胸科医院“非典”病人的临床观察,绝大多数病人有厚腻之苔,自感胸闷四肢沉重无力,是湿证的症状表现。结合西医病理来看,以肺泡肺间质的水肿渗出为主要病理改变,属于中医湿证。三是疫字,含义有二,一方面说明“非典”病毒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属于中医的疫戾之气;另一方面疫有瘟疫之意,性质属热,与湿字相合,是湿热之意,更能反映辨证施治要点。

    病机演变规律

    从临床来看,非典的典型病情变化,多由发热开始,并且出现肺部炎症,炎症进展可为肺实变,危重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轻者,表现为双肺散在炎症,或肺实变经治疗炎症逐渐消散吸收,进入恢复期。也有个别病人以腹泻为主。从中医病因病机对其病理变化进行分析,初期发热、干咳、气喘,属于湿毒犯肺,气分实热。继而出现肺实变。喘咳、胸疼、痰中带血,属于湿毒壅肺,痰瘀内停。如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急促、张口抬肩、气短难续、口唇紫紺、神志不清或烦躁不安,则属于湿毒闭肺,痰瘀蒙蔽。此时抢救不及时,会出现气绝阴脱而死亡。若病情得到缓解,肺实变的炎症逐渐消散吸收或病情较轻,双肺仅有散在炎症,表现为喘咳、胸闷、气短乏力、或有低热,则属于湿毒恋肺,气阴不足。进入恢复期,病人气短乏力、神疲体倦、自汗盗汗、或纳差腹泻等症,则属于湿毒已清,气阴耗伤。至于以腹泻为主者,则属于湿毒犯肠,腑气耗伤。因此,按一般病变发展而言,湿热疫毒,是由犯肺——壅肺——闭肺——恋肺到清除,可以说是对其规律性的形象概括。这和西医描述的肺部病理改变是一致的。当然,肺内炎症也属于血热痰瘀。病程中的各种症状的产生也都与此病理变化密切相关,有诸内必形诸外。其他病理的改变还有白血球降低,血小板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下降,氧分压、氧饱和度低等等。表现为气短乏力、喘咳痰少等症状,属于中医的气阴两虚证。从临床观察来看,多数病人一开始就有此症状。因此,无论从西医病理还是从中医辨证而言,气阴两虚是整个病程中始终存在的,这也是非典病变迅速、病情危重、病程缠绵的原因。这也给我们组方用药提供了基本依据。
, 百拇医药
    组方用药要点

    针对其病情变化,总结其病因病机,可以认为湿热痰瘀和气阴两虚同时存在,只不过是在不同时期其轻重缓急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在组方用药方面,针对基本病机,应有一个基本方,针对其病程不同阶段,按照正邪的盛衰,在基本方上辨证加味组方,组成各证型的5个方。至于恢复期,病邪已去,则应另组新方。根据我们临床探索情况,将方药及其机理简介如下:

    基本方主要由石苇、虎杖、芦根、杏仁、桃仁、薏苡仁、西洋参等组成。从中药功效分析,石苇、虎杖、芦根均有清肺热、解毒邪、止咳喘的作用,且能凉血止血,配桃杏仁可以增强止咳平喘又能润肠通便,排毒于外,以利于腹气下降,虎杖、桃仁还有活血之功效。而且,石苇、虎杖、芦根、薏苡仁均有利湿之效,以上诸药是针对邪气湿热毒疫,痰瘀内停而用。西洋参可清肺泻热,又可补气养阴。配薏苡仁健脾渗湿,增强肺胃功能。上述药物多为甘寒之品,芦根、西洋参又能生津,清热而不伤阴,符合温病“存得一分阴液,便有一分生机”的古训。诸药配合,清热解毒,去痰化瘀,止咳平喘,佐以益气养阴,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从现代药理而言,多有止咳平喘,对症治疗的作用,石苇、虎杖又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且虎杖也有抗广谱菌的作用,薏苡仁也有消炎作用,从而针对病毒,消除炎症。另外,西洋参、虎杖、石苇可升高白血球、血小板。西洋参、石苇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抗过敏反应的作用,西洋参还有抗缺氧、抗应激、止血利尿的作用。桃仁能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均是针对其病理改变而用。综上所述,诸药配合,即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又符合西医辨病的特点,将中药功效和药理试验相结合是组方的最大的特点,也是寻求攻克非典用药的有效方法。以此为例,以下各方,不再一一论述。
, http://www.100md.com
    非典高热方

    基本方加:生石膏、知母、麻黄、柴胡、黄芩等,含有白虎汤、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之义,且药理研究均有退热之功,用于湿毒犯肺,气分实热引起的高热喘咳等症。

    非典实变方

    基本方加:水牛角、丹皮、冬瓜、侧柏叶、瓜蒌等。含有犀牛地黄汤,千金苇茎汤之义,增强了凉血活血,宽胸平喘之功。用于湿毒壅肺,痰瘀内停,肺实变出现的喘咳气促、痰中带血、胸闷胸疼等症状。

    非典消散方

    基本方加:桑白皮、地骨皮、浙贝母、知母、沙参等。含有泻白散,二母散之义。增强利湿养阴达到相反相成之功,用于湿毒敛肺,气阴不足,肺部散在阴影或肺部实变逐渐消散吸收引起的干咳气喘、胸闷无力、低热等症状。
, 百拇医药
    非典窘迫方

    基本方加:石菖蒲、郁金、胆南星、五味子、天竺黄等。含有菖蒲郁金汤之义,具有祛痰开窍功能,用于湿毒闭肺,痰瘀蒙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引起的呼吸急促、气短难续及神志异常等症状。

    非典腹泻方

    基本方加:葛根、黄芩、黄连、肉豆蔻、五味子等,含有葛根芩连汤,四神丸之义,既可清热利湿,又能固肠止泄,用于湿毒侵肠,腑气耗伤引起的腹泻等症状。

    非典恢复方

    病至恢复期:湿毒已清,气阴两伤,多表现为,气短乏力、神疲体倦、自汗盗汗或纳差及腹胀等症状,从胸片来看,炎症多已消失吸收,部分人有肺纤维化,存在着肺功能减退。由于湿毒已清,须另行组方,方选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石斛、鳖甲、三七、桃仁、陈皮、灵芝、黄精等,属于生脉散加味,有益气养阴,化瘀散结,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促进体力的恢复,防止非典后遗症的发生。
, 百拇医药
    以上是组方用药的要点,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更希望有机会进行药理学、药效学的实验研究。

    纸上得来总觉浅,须知此事要躬亲。非典是一种新的疾病,它将影响到今后医院的诊疗过程,改变现在的就医方式。中医诊疗非典,必须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深入临床实践,结合现代科学,亲身去体验。从新的角度进行新的探索,要重视用现代的语言,把中医提高到常规治疗层面上来,从而才能使中医走向世界,得到普及和发展。在探讨的过程中,需要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当然,实践是判断真理的惟一标准,疗效是判断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如何进行各种方案的疗效对比,筛选最好的药物,是今后研究的课题。为战胜非典,为发扬祖国医学,为使中医走向世界,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需要中医同仁的共同努力。, http://www.100md.com(刘德泉 黄卫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