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87347
战地30日夜谭:钢铁是意志炼成的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67期
     汪卫东(广安门医院抗SARS医疗队领队)

    第一位看舌苔的人

    李家杰老师,现任《光明日报》北京记者站站长,也是该报的一位资深记者。多少年来对中医药学术发展一往情深,算是中医药界的一位老朋友了。当他得知广安门医院医疗队在胸科医院的情况后,当即决定让我们组织材料予以报导。尽管这样,他对提供的材料还不放心,一定要找时间约见医疗队的几位同志。我们在军都度假村时,他专门赶到昌平,约见医疗队队员们,一个一个地谈,几个几个地谈,用了整整一天时间,仔仔细细地问,认认真真地谈,把医疗队的情况问了个够。起因是他认为中医这支队伍了不起,做出了西医没有做出的成绩,他一定要找到第一个看舌苔的人,看到第一份原始的看舌苔的记录,以确认这一切都是真的,再看到那么多原始的病例被复印出来,舌苔的照片和胸片存储在计算机里,他是一定要报道了。

    看舌苔,本来是中医的常规诊断方法之一,既不神秘,也不困难。但对于我们的医疗队——一支对“非典”的治疗还处在“0”阶段的中医界最大的队伍,在2003年4月底、5月初的时候,还存在巨大的考验。我们需要迅速适应和熟悉西医的治疗,保证“非典”患者的生命安全。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需要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好转率,降低死亡率和医护人员感染率。环境生疏、缺乏诊疗经验、隔离防护不规范,还夹杂着大多数医护人员对SARS的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如果医疗上出现差错怎么办?万一因隔离防护不规范队员受感染怎么办?用什么方法可快速排解个别医务人员的恐惧心理?如何保障中医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可靠性?中医不看舌苔,不详细问诊,不能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那还有什么中医特色?如何进行中医诊断与治疗?如何处方用药?这就是李家杰老师关注的热点问题。2003年5月2日我们在一位患者的原始病例上清楚地记着舌苔的情况。如果没有错,他就是邹金盘主任。至于他是怎么看的,多少距离看的,那只有问他本人了。但我相信,有记载的尚且如此,肯定还会有几位看过舌苔而没有记在病例上的人。他们早已雄心勃勃,要冲破禁区。
, http://www.100md.com
    激烈的争论

    2003年5月9日,在驻地的大会议厅里,用桌子排成了一个中空的大型方阵,医生们围坐在桌子周围召开了第一支医疗队最大型的一次医疗工作讨论会,就是否允许看舌苔以及拍照片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气氛非常凝重,火药味也很浓。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强调隔离防护,应该对这支83个人的队伍负责,对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负责。如果有一个人感染了,这支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密切接触者,都有被感染的危险。我们只要平稳地按现有模式去完成医疗任务就行了,不必要去看舌苔情况,更不应该冒险去搞科研。另一部分人强调治疗中要发挥中医药特色,应该看舌苔,摸脉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中医治则。最后决定由几位同志组成专门的科研攻关小组以科研的形式,在防护到位的情况下,探讨“看舌象,摸脉象”问题。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妥善地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医疗与科研的关系,二是稳住“军心”与继续提高中医医疗质量与水平的关系,三是隔离防护与医疗、科研的关系。

    心理热线

    在所辖病区对患者直接开通“心理热线”,这是我们医疗队的发明,也是被逼无奈的举措。还没有听说有心理医生深入到病区去,在污染区做完整的心理咨询几乎不可能,但有很多患者又难免有心理问题。怎么办呢?急中生智啊!2003年5月2日我们在与邹主任一起商量时,就探讨了这个问题,他恐怕是最早支持这项措施的人了。我们不敢说“心理热线”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毕竟有专业的人员与患者通过电话交流,患者很感激,这有利于病情康复。不仅如此,我们还利用对讲机进行交流,这不仅有利于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也有利于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减少了进出,也减少了密切接触的机会。另外,我院的广泽公司也给予了很大支持。我们还向患者发放心理慰问信和心理问卷,调查本身也能对患者有心理支持与安慰作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