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8593
多靶点治疗肿瘤,副作用更小(新成果)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6日 《生命时报》 2006.09.26
多靶点治疗肿瘤,副作用更小(新成果)
多靶点治疗肿瘤,副作用更小(新成果)

     即使靶向治疗选择性很强,也要注意个体化

    中国工程院孙燕院士指出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其实肿瘤也是一样,只要阻断其赖以生长的血液供应,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它就必然会被“饿死”。

    “近年来,通过这种方法抗击肿瘤已经成为肿瘤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今年的第七届亚洲临床肿瘤学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自然也不会例外,”著名肿瘤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教授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9月14—18日召开的本次大会,以‘让个体化靶向治疗更好地服务于亚洲患者’为主题,来自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专家带来了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因此,有理由相信,随着此领域内越来越多的谜团被揭开,患者必然能够迎来痊愈的一天。”

    新生血管和肿瘤密切相关

, 百拇医药     孙院士介绍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祖达·福克曼博士就指出,虽然肿瘤生长初期不依赖新生血管生成,但是当它长到1—2毫米后,如果要继续增长,就必须依靠新生血管来维持。否则,肿瘤组织的生长将非常缓慢或处于“休眠”状态。

    然而,新生血管生成后,它们会通过灌注形式为肿瘤细胞生长提供营养供给,为肿瘤细胞代谢产物排泄提供有效途径,同时借助血液循环将癌细胞输送至肝、肺、脑等其他器官。因此,可以说,肿瘤的生长,乃至以后的转移,都和这一特定的新生血管密不可分。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切断了新生血管的生成可能,那么肿瘤就有可能被扼杀在摇篮里。这样,专门抗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治疗就应运而生了。”

    抗血管生成治疗得找准靶点

    靶向治疗要求必须找到正确的靶,否则就成了无的放矢。但是,不同肿瘤可以有相同的靶点,一种肿瘤也可能同时要针对多个靶点进行治疗。“只有明确了肿瘤细胞的靶点,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孙院士解释说。
, http://www.100md.com
    “人们过去一度认为,抑制单一信号传导(也就是作用于一个靶点),癌细胞就会受到攻击。但是后来的研究发现,实际上这样的结论并不圆满。”孙院士介绍说,目前普遍认为,对实体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大肠癌等)来说,光“关注”一个靶点,并不足以遏制肿瘤的进展。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多靶点抑制剂在治疗方面优于单靶点抑制剂,可以在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同时,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这样,不仅能减少传统治疗的毒副作用,还能摆脱单靶点治疗可能带来的耐药性。现在,多靶点抑制剂已成为肿瘤治疗和药物开发的发展方向,并有可能在20年内成为癌症治疗的标准药物。

    靶向治疗也强调个体化

    来自美国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王一宏教授则认为,即使靶向治疗的选择性非常明显,也依然要强调“个体化”。

    王教授目前正在牵头进行一项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临床试验。他采用免疫组化分析等手段,先检测出患者对哪种靶点比较敏感,再根据不同的靶点特质,用药物进行单一或联合治疗,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

    “现在谁也不知道,如果有100个人在接受索拉菲尼治疗,30个人成功了,而那第31个人采用其他的靶向治疗方法,是否会像用索拉菲尼时一样失败。但是如果这项试验能够成功,就能挽回用前一种靶向治疗失败的病人的生命,而且也不用花太多的钱。因为,做靶向治疗毕竟价格不菲。”

    孙院士最后强调说,当然,也不是说目前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一点问题都没有。在用药的最佳剂量和最佳时间,这种新的治疗方式如何与传统的放疗、化疗结合等方面的确遇到了一些难题,但是相信假以时日,这些问题都能被解决。“多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一定是未来肿瘤治疗的不可逆转的方向!”, http://www.100md.com(蒋乃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