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7642
选秀,是激情还是浮躁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26日 《生命时报》 2006.12.26
选秀,是激情还是浮躁
选秀,是激情还是浮躁
选秀,是激情还是浮躁
选秀,是激情还是浮躁

     全民参与体现“草根”文化 摆正心态才能圆梦舞台

    “超级女生”、“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红楼海选”……从2006年初开始,一个又一个电视节目将选秀之风推向最高潮。从十几岁的中学生到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从普通百姓到已是家喻户晓的明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选秀队伍,希望在这个竞争的舞台上展示自我。面对这些,有媒体甚至将2006年称为“选秀年”。但是“选秀热”的背后究竟是浮躁还是激情?在中国,选秀节目凭借什么找到了自己生存的空间?值此年终,本报特请专家从各方面为您透视选秀背后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选秀”体现了一种草根文化

    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认为,选秀节目让人们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无论是参加比赛的选手还是参与投票的‘粉丝’,都将自己的意识投进了比赛过程中,这让他们获得了一种满足。”不同于以往的综艺节目,选秀更看重的是平民化和互动性,从报名时“不论身份、不设门槛、谁都可以报名”的宣传语中,就体现了一种“草根”性的亲和力。而此后比赛中,台上台下的尖叫、流泪,以及数百万的短信票数,更是让互动发挥得淋漓尽致。“那种纯个人演绎的节目再精彩,也不可能像选秀节目这么‘火’。因为这类节目让所有的人参与进来了。”喻国明告诉记者,不只是在我国,在西方很多国家,选秀节目同样火暴,就是因为它让所有人都过了“一把瘾”。

    在街头采访调查中,记者发现,有些观众认为选秀节目吸引他们的原因在于选手,而非赛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