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6700
中医不是慢郎中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0日 《生命时报》 2007.04.10
中医不是慢郎中

     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姚卫海说

    专家小传

    姚卫海,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北京中医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专长为各种危重病的抢救,高血压、抑郁症及失眠的治疗。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

    “急惊风”偏遇“慢郎中”,是一句老少皆知的俗语。其实,中医并不“慢”,而且有可能立竿见影、手到擒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姚卫海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中医在治疗急症方面独具特色、经验丰富,千百年来,成功的例子数不胜数。

    一千年前就有急救手册

    中医治疗急症可谓历史悠久。春秋名医扁鹊就通过针灸、外敷及内服汤药治好了虢国太子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病。
, 百拇医药
    东汉医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记载了对自缢者的急救方法:把人慢慢放下,仰卧在地,一人用脚踏住他的肩膀,起到固定作用,另一人进行胸前心脏按摩,还有一人捋直他的胳膊,让其来回屈伸……这些方法与今天的心肺复苏极为相似。书中记载的三物备急丸、大承气汤等方剂也是流传后世的急救药方。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更是一本著名的急救手册。书中记载的急救药方,用药简便易得,治法简单易行,如用盐汤催吐、细辛或皂角取嚏开窍等。

    另外,古人一千多年前将硝石、雄黄散剂放置舌下治昏迷、心痛、手脚发凉,与现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治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

    很多中医都是急症专家

    姚主任说,历史上很多中医名家都是有名的急重症专家。名医张仲景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名著《伤寒论》为中医急救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明代吴又可《温疫论》创立了多种戾气发病学说,主张“急症急攻”,为中医治疗急性传染病、流行病开创了新篇。清代以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的温病学派,创立了卫气营血及三焦学说,进一步提高了中医救治危、急重症的理论与水平。
, 百拇医药
    三类急症中医疗效佳

    姚主任指出,中医临床上对以下三类急重症的治疗十分擅长。

    对高热、急性脑血管病,传统的“中药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安宫牛黄丸拆方制成的中药静脉制剂清开灵、醒脑静已经在各大中西医院乃至急救中心广泛使用。姚主任介绍,不久前曾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心脏病患者突然晕厥,当时呼吸心跳均已停止,意识不清,经紧急心肺复苏成功后配合活血化淤、醒脑开窍方药,并加银杏叶制剂、醒脑静等静脉注射剂等综合施治,病人不久便苏醒并逐渐好转。

    其次,中医治疗休克也有一定优势。休克在中医学上被称为“脱证”,参附汤、生脉散、参脉饮等方剂已加工改制为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静脉注射剂,可用来救急益气,提升血压。传统的回阳固脱良方独参汤至今依然在急诊中普遍应用。如果病人是出血性休克,还可服用云南白药、三七粉等止血方药缓解症状。
, http://www.100md.com
    此外,中医在对付急性热病、感染方面也颇为独到。这类疾病在中医学上一般统称为“外感发热”。如今年初爆发的流感,经辨证分析为“风温”,在临床使用疏风宣肺清热的桑菊饮加减,配以痰热清、莲必治等静脉注射液,疗效很好。

    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死亡率极高,一直困扰着西医。姚主任指出,目前中医对其的治疗,多参照温病的辨证施治。根据具体病情遣方用药,再配以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静脉注射,再加上西医的一些常规疗法。对于实热的病人,还可以使用传统的中药灌肠法,以通腑泻热。

    中医治急症的优势除了祛除病邪,还表现在具有扶持正气的作用。姚主任表示,“扶正”不仅仅是靠参芪之类的补剂调养正气,即使在使用清热解毒等药物时也通过调整脏腑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能缩短病程,有效提高抢救率。, 百拇医药(吴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