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4980
中国人不该崇洋媚外(心理透视国人)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4日 《生命时报》 2007.09.04
中国人不该崇洋媚外(心理透视国人)
中国人不该崇洋媚外(心理透视国人)
中国人不该崇洋媚外(心理透视国人)

     树立民族的自信 学习外国的精华

    时下,有些国人以用外国货为荣;以说外国话为傲,时不时冒出几句英文,甚至连生活方式也要效仿西方,总之,外国的什么都好。在我们身边,很多国人的内心里充斥着这种崇洋媚外的情结。为什么他们会产生这样的心态呢?这种心态无疑将会影响我们的民族复兴和文化传承。无怪乎,著名画家韩美林感叹道: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

    崇洋媚外的时代变迁

    在中国,崇洋媚外的历史其实并不悠久,它仅仅是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在我们经历了民族命运的几度沉浮后,崇洋媚外的情结才逐渐形成。这一过程大致历经了3个阶段。

    从民族优越走向夜郎自大。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当时经济繁荣、文化灿烂。作为最强大的帝国的子民,国人天然就具有优越感。而大唐的开放性,又决定了她对外来文化能兼收并蓄。譬如,唐乐器中就有胡笳。那时国人具有自信和博大的胸怀,根本不会崇洋媚外。
, http://www.100md.com
    宋元时期,中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仍是比较开放的。遗憾的是,从明朝建立直到晚清,大部分时期我国都在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封闭的环境使百姓陶醉于祖先的辉煌,他们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天朝上国”,外国人则是“夷狄蛮貊”之众、化外之民。

    从师法西洋到师法东洋。1840年,一场鸦片战争让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此后,国人逐渐意识到洋人的强大,天朝上国的惟我独尊也慢慢被强大的自卑感代替,崇洋媚外开始萌芽。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之前,我们崇拜船坚炮利的西洋人;但对日本却不以为然。《马关条约》签订后,国人对日本人的态度由藐视变为迷信,就连“倭寇”这个用了几百年的称呼也变成了“东洋人”。国人自卑的心理变得日益严重。

    即使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大众仍体验不到民族的尊严,加上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此时国民对自己的评价更低,崇洋媚外的情结也更加根深蒂固。在钱锺书先生的《围城》中,方鸿渐回国后应邀演讲,尽管内容粗俗无物,可听众却因为他喝过洋墨水,就认定方先生讲得精彩。
, 百拇医药
    政治自强却经济自愧。1949年新中国成立,使国人扬眉吐气、信心倍增。但到了70年代末,当我们打开国门之时,再次感受到自身与西方国家的巨大差距。于是,崇洋媚外再次有了市场。由于消费者如此迷信进口货,以至于国外的旧货、二手货甚至洋垃圾运到中国后,竟成了人们争相购买的“香饽饽”!

    崇洋媚外心理透视

    从心理层面看,崇洋媚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自卑情结导致的低自尊。而自卑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在科技上的落后。在我们还为改进了纺织机,多生产了一匹布而兴奋时,西方工厂的机械纺织机早已隆隆作响;当清朝官吏坐着轿子在街上耀武扬威时,洋人却开着汽车风驰电掣般地呼啸而过;当国人还陶醉于“八百里廷寄”的“高效”时,西方已经开始通过电报传递信息了……凡此种种,都让国人形成了定势思维—— 科技文明是西方的创造,在这个领域,我们永远要跟在人家的后面。于是,在对国外的认识上,国民总觉得西方国家比我们强,这导致国人缺乏必要的自信,进而处于低自尊状态之下。
, 百拇医药
    其次,崇洋媚外还源于光环效应和投射效应的作用。光环效应就是把国外的一切都看得过于美好。而投射效应,就是把自己缺失的东西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一定具备。在《北京人在纽约》中,主人公王启明就有这样的心态。他在出国前认为,国内没有艺术发展的空间,而把美国想象成艺术的天堂。出国之后才发现,这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再次,一元化思想使人们形成从众心理。在封建社会,皇权专制极易使国民形成一元化的思维方式。由于受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很久,许多人便特别喜欢随大溜。他们认为如果自己不像别人那样紧跟国际潮流,就是土包子。

    最后,认同感、归属感下降也助长了崇洋媚外的心态。近年来,尤其是青少年对民族文化及其历史的热情始终低迷,与此同时,人们更热衷于外来事物。最典型的就是洋节当道,而我国传统节日的地位却大不如前。

    做自信的中国人

    在崇洋媚外情结的驱使下,我们对西方“舶来品”情有独钟,这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近年来,我国民族品牌中的一些“老字号”在洋货的“压迫”下渐渐销声匿迹。例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牌手表、永久牌自行车和蝴蝶牌缝纫机曾是许多准新娘的梦想。但现在这些品牌几乎都被劳力士、雷达等国外品牌取而代之。而洋品牌在潜移默化中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家庭装修要罗马风情,早餐要奶酪、吐司,穿戴要国外的奢侈品,于是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往往被抛诸脑后。我们千万不要轻视这些生活细节。毕竟,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文化特点,而文化又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如果我们丢弃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民族文化就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身上没落。
, 百拇医药
    无论我们的国家经历过什么样的屈辱,无论我们的心理承受过什么样的伤痛,崇洋媚外都不是一种健康的国民心态。没有自信,我们就不能真的挺起腰杆。而摒弃崇洋媚外先要从重树自信开始,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首先,客观清醒地认识国外。每个民族都有其精华和糟粕,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而非全盘接受。尤其是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势头,让世界刮目相看,所以,媒体在宣传国外时,要正确引导国民全面地认识国外,避免光环效应和投射效应的影响。

    其次,克服自卑。我国五千年历史创造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四大发明、传统医学至今都让我们引以为豪。近年来我国在科技上进步迅猛,研制出了“中国芯”、将“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送上了太空。尽管,我国整体的科研实力仍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是我们正在迎头赶上,正在逐步缩小这一差距。

    最后,兼容并包。自信并不意味着自大,无论在任何时代,我们都要用广阔的胸怀接纳其他民族优秀的东西。例如在饮食习惯方面,我们就可以借鉴国外分餐制。此外,在科技、经济和文化方面,也要有兼容并包的气度。▲, 百拇医药(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 岳晓东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