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业界动态
编号:11502611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吸引海内外观众近6万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25期
     听说过露天博物馆吗?受上海市科委、浦东新区政府等单位资助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二期建设工程近期完成。其中一大亮点便是占地16亩的“百草园·杏林苑”,“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铁皮石斛、百年首乌、珍贵的毛曼陀罗……300多种药用植物享受着阳光雨露,姿态各异,引得参观者细细品味,感受神农百草之玄妙。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开馆不到3年,吸引海内外观众5.8万余人次。馆藏文物1.4万多件,上至石器时代,下到清末民初,尽显岐黄千年的博大精深。珍品陈列与室外百草相映生辉,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让古老中医药文化更贴近观众。

    岐黄千年长卷铺展

    一进馆内,长24米、宽3米,由紫铜铺成的地面浮雕“千年回响”映入眼帘,从远古时代的砭石、骨针、甲骨文,到《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经典理论,悠悠中医药文化宛如一幅长卷铺展开去。
, 百拇医药
    各类中医药文物引人注目。汉代的青铜研钵,证明那时的古人已学会加工中草药;一套南北朝中医外科手术器械,距今已有1500余年,其中的手术刀还有血槽;一尊仿清铜人,体表标示了人体经脉穴道,中空可灌水,平时供针灸学员们模拟训练,考试时把铜人用蜡封住,“针进水出”才可过关。

    中药方剂馆内,人们可以细细玩味中药。马王堆出土的茅香、辛荑、桂皮,晋代王羲之族妹墓中出土的丹丸,泉州湾宋代沉船中的降香、沉香,清代质地各异的制药工具……展示了中药方剂的发展历史和成就。各个朝代的葫芦也颇有意思,有天然的、象牙雕刻的、琉璃的、瓷器的……葫芦里究竟卖什么灵丹妙药?让人浮想联翩。

    中医文化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文化馆内陈列了古代医家的笔墨扇面,还摆放着清代御医陈莲舫的红木行医案桌;名医王仲奇、丁甘仁、恽铁樵等的验方也一并展出。

    多媒体技术添活力
, 百拇医药
    中医科教馆内,各种多媒体仪器让人跃跃欲试。传统的“望闻问切”数字化了。一字排开几只“手”,让参观者“客串”当一回中医,感受不同脉象:涩脉、滑脉、结脉、濡脉……在三具“针灸智能人”面前,只要用手点其身上的穴位,电脑就会显示该穴位的名称、深层解剖、主治病证等。

    冬虫夏草、鹿茸等名贵中药材如何鉴别真伪?古代名医的处方手迹暗藏哪些奥妙?……多媒体动态展示系统让观众增长见识,这是二期工程的重要内容。要看懂古代名医的处方手迹实不容易,但有多媒体系统将其转化为现代常用文字,还条分缕析医学原理。

    最近,馆内新添了“多语种讲解导航系统”,采用红外感应装置,可用中、英、日、韩4种语言讲解展览内容,使更多的海内外参观者深入了解中医药的发展历史。

    中外观众纷至沓来

    “老师,银杏叶子做药材,有啥用处?”“看,鱼腥草,爸爸告诉我,它可以清热解毒”……在“百草园”,一群三年级小学生围着各种中草药植物,叽叽喳喳。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开展的各种科普教育活动,吸引中小学生、市民纷至沓来。例如,开展收集花叶闻香识药、制作干花干草摆件、采果收种选优建库等趣味活动,引导观众学会鉴赏各类入药的奇花异草,热爱中医药文化。

    慕名而来的外国参观者也越来越多。有一对从英国来华旅游的医生夫妇,看到报纸报道后,专程寻访参观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美国一些医学院院长参观后说,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不仅可以为中华民族所用,更可以为全人类所用。, http://www.100md.com(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