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6824
粒粒济世药拳拳师生情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47期
     1997年,我从中山医科大学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筹建了重症监护科(ICU)和心脏中心,并在全国中医系统中率先开展了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并确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方向。然而,从未系统学习过中医的我,刚刚开展工作就陷入困境,中医理论对我而言,宛如一头雾水,让我混混沌沌不知所以然,开展冠心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从何做起,中西医结合的突破点和结合点在何处,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我。这时,作为心脏中心顾问的邓铁涛教授,及时指点迷津,他指出:“中、西医学是两种不同的理论,各有其优势,中西医结合事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中医研究将是一个很大的创新点,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医药学是由无数前辈名医的辛勤劳动凝成的文化精华,学好中医必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从‘熟读经典’开始。”邓老的话如一缕阳光,拨开了我心中的迷雾,坚定了我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信心和决心。随后,在邓老的指导下,我参加了为期两年的“西学中”学习班,努力学习中基、中诊、中药、方剂,认真阅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

    邓老进一步指出: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悠久,其发病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其论治不能仅局限于心,而应立足于整体,着眼于五脏相关,尤重“心脾相关”,其治疗当扶正祛邪。在邓老的指导下,我和我的中、西医同道们一起反复研究、磋商,以中医方剂理论和现代药理研究为基础,精心挑选黄芪、丹参等药物,以黄芪益气为君,丹参活血化瘀通脉为臣,命名为“通冠胶囊”,取其开通狭窄和闭塞冠脉之意。我们将通冠胶囊用于临床,发现该药可有效预防和缓解心绞痛发作,试用于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患者可降低再狭窄发生率。良好的疗效,低廉的药价,深受广大患者喜爱。为进一步探讨“通冠胶囊”治疗冠心病的机理,我们申报了通冠胶囊相关的研究课题,包括《通冠胶囊调节血管成形术后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通冠胶囊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开放的临床研究》、《通冠胶囊抑制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临床研究》等课题,在邓老的直接指导下,课题进展顺利,有关论文发表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等杂志上,“通冠胶囊”的研发和临床应用,也加深了我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认识。
, 百拇医药
    2004年3月16日,我正式拜邓老为师。邓老送了专著《邓铁涛医学文集》给我,书中有他铿锵有力的签名,更有他对学生的殷殷期望。之后,我愈加努力地学习邓老的学术思想,更加坚定自己走中西医结合之路。当年12月,通冠胶囊相关课题《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气虚血瘀、气虚痰瘀辨证治疗方案的研究》,通过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为首的专家组的鉴定和高度评价,后荣获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最近,邓老进一步指出,中医贵在“辨证论治”,灵活在“三因制宜”,而岭南土卑地薄,气候潮湿,胸痹患者多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又多兼有痰湿内阻之象。故在原通冠胶囊基础上加法夏、陈皮,使其具“益气活血化痰”之功,是为“通冠胶囊Ⅱ号”,用于“气虚痰瘀”型胸痹的治疗,该药的研制和开发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粒粒济世药,拳拳师生情”,从“通冠胶囊”到“通冠胶囊Ⅱ号”的研制,处处记载着我与邓老的师生情谊,折射出邓老的睿智和博学,邓老对我的教诲,宛如一股清泉,荡涤着我的心灵,又如一盏灯塔,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作为邓老的弟子,继承邓老的学术思想任重而道远。今后,我将更加努力,扩大“通冠胶囊”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争取让“通冠胶囊”早日上市,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百拇医药(张敏州 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