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2561
别当包装的冤大头(一家之言)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25日 《生命时报》 2008.03.25
     “1000克木盒装50克茶”、“1小块巧克力5层包装纸”……被诟病多年的商品“过度包装”问题,如今终于从民间呼吁遏制上升到了政府立法规范的层面。随着近日商务部《食品包装规范》公开征集意见的截止,相信不久后,我们就能见到它在市场中“大显神威”。

    按理说,有商品就当有包装,“好马配好鞍”的包装意识也不算什么大错,可当包装的好坏,成为人们评判商品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后,很多东西就变了味。

    或许由于中华民族的好“礼”的传统,也或许是庞大的公款送礼市场支撑的原因,过度豪华包装一经出现即成席卷之势。不仅酒类、保健品、化妆品、茶叶等“涉礼商品”需要“一分”的质量配上“十分”的包装;甚至越来越多质量低劣的商品,也借豪华包装摇身一变“蒙”起人来,不知让多少人因此当了花钱买包装的冤大头。

    过度包装如果仅仅是价格扭曲的问题,倒也罢了,毕竟有需求就有市场。只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过度包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并严重威胁环境,与国家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背道而驰。为了掰正这股恶风,《食品包装规范》的出台正当其时。

    先说资源浪费之惊人:且不说包装业所用的橡胶、玻璃、钢铁等重要材料,仅以衬衫包装盒为例,有人算过,我国一年约生产12亿件衬衫,其中8亿件是盒装,需用纸24万吨,如果拿直径10厘米的树为标准,要砍伐160多万棵。再说环境危害之恶劣:且不说相应包装毁掉的大量植物及生产相应材料对大气等环境的影响,仅过度包装造成的生活垃圾,尤其那些不可降解的包装废物污染,危害就更大。据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比20年前成倍增加,增加部分多是包装材料,其中大多又是礼品包装和一次性包装。在北京,“包装垃圾”已经占到生活垃圾的35%以上。

    从全球来看,立法遏制过度包装、鼓励适度包装,早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实行。比如,法国禁止香水、葡萄酒用木质包装盒;最早推崇包装材料回收的德国,专门制定了《循环经济法》等。

    商品需要适当包装,但不能“过度包装”。《食品包装规范》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则,在包装层次、包装空隙率等方面做出了合理限制,这与已出台的月饼包装标准及塑料袋标准相配合,必将有助于遏制过度和有害包装的泛滥。此外,针对错误消费观念和不良社会风气,在全社会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煞住公款送礼之风,同样不可少。

    只有这样,才不会再有买过度包装的冤大头。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科教部编辑)

    用犀利的语言、尖锐的笔锋、鲜明的观点和热辣的评论打造一个“声音的广场”。

    欢迎广大读者点题并参与本版话题的讨论,您可以将您的观点发至邮箱:zhangfang@globaltimes.com.cn, http://www.100md.com(王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