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04346
自主创新:研究所变大集团 ——从以岭获三项国家大奖看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44期
     编者按:河北以岭医药集团历经15年时间,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具有现代特色的中药产业化、市场化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而且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全面创新,并渗透到企业系统的各个方面和中医药研发生产的全过程。

    本报从今天起陆续推出《从以岭获三项国家大奖看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系列报道,介绍以岭医药集团自主创新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的做法和经验,以供更多企业借鉴,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更好地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今年1月8日,是以岭人格外高兴的日子。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手向董事长吴以岭教授颁发“虫类药超微粉碎(微米)技术及应用”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证书。这是以岭医药集团依托络病理论创新研究,7年间第三次摘取国家科技大奖。该集团研发的创新药物通心络胶囊和承担完成的“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曾分别获2001年和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提议和支持下,2004年吴以岭又主持编写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络病学》。他们还运用络病理论指导研发出8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准字号创新药物,且已批量生产。以岭医药集团之所以出现被人称作的“以岭138现象”,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们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不动摇。
, 百拇医药
    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对当时国内外药品市场的调查分析,吴以岭认识到,中医药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正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滞后是由于长期封闭、远离现代科学技术造成的。他深知,再现中医药在中华文化中的辉煌,提高中医药在人类健康事业中的地位,是当代中医药学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吴以岭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硕士研究生,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科研使他深刻认识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意识到不能永远把古人的医疗经验“煎煮在砂锅里”。在“小世界,大科技”的当今时代,只有将传统中药转变为具有现代科技内涵的中药产品,使其既保持特色又能与时俱进,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健康需求,真正进入国际药物市场主流。

    以岭医药集团的发展轨迹大体上是按照吴以岭当初勾画的“三五”规划蓝图运行的,15年来从来没有曲折更没有失误,五年跨上一个新的大台阶。1992-1997年为创业成长期,吴以岭和创业者们首先明确提出企业发展定位: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龙头,科研、临床、生产三位一体,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研究传统中医药,开发治疗疑难病的新产品并使之产业化国际化。在此期间,他们建立了石家庄开发区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后来附属医院成立了特色肌萎缩专科和糖尿病专科,仅3年时间附属医院累计收入达1640万元,为以岭药业的基础建设和新药研发,积累了充足的资金。1997年,以岭药业被河北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批准成为河北省疑难病中药新产品中试基地。这一期间,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强了全体员工的凝聚力,保持了企业稳定和发展。科研、临床、生产三位一体创新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为集团的快速发展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 百拇医药
    1998年开始实施企业的第二个五年规划,企业步入快速发展期。他们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竞争力明显增强。一是新药自主研发体系形成。引进大量高层次科技人才,组建成立以岭医药研究院,提升了新产品持续开发能力。2001年以后每年都能推出1个新品种,并且承担了国家重点项目7项,省部级课题12项,医院科研制剂近200种。二是现代科研生产基地建成。在原有基础上,投资2亿元在国家级石家庄高新区东区建立了占地164亩的以岭现代中药城,标志着以岭医药集团二次创业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和飞跃。三是建立学术品牌促进市场销售。他们建立了高素质学术营销队伍和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树立通心络胶囊的学术品牌,产品覆盖到全国1万多家大中医院,基本覆盖全国地市级以上医院,并与300多家商业公司建立起合作关系,为新产品迅速进入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2007年为企业规模形成期,现代大型医药集团架构形成,自主创新体系完善,创新能力增强,“五位一体机制”形成且运行良好。他们提出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医络病理论创新研究,引起医学界越来越广泛重视,得到业内专家的肯定。以岭药业进入全国百强,通心络胶囊成为市场主导品牌,跨入全国中成药单品种销售前三名;同时通过香港卫生署和韩国的注册,并连续3年在韩国销售。
, 百拇医药
    15年来,以岭医药集团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中医学术研究为基础,以重大理论创新引领医院专科建设,带动新药研发,以现代高新技术嵌入现代中药的生产过程,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现代特色中药产业化、市场化道路,取得了非凡的业绩。从10万元起步,如今资产总额超过10亿元,总占地600亩,企业建筑面积达到36.4万平方米,昔日的研究所发展成为包括有以岭医药研究院、以岭医院、以岭药业股份公司、安国以岭中药饮片公司、北京以岭药业公司5大机构,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现代医药集团;由当初6人发展到目前3000多员工,其中大专学历占80%,海归博士、博士后、硕士及副高职以上的科技人员达300多名;先后承担和完成一大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2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正在审理中的专利16项;8个国家创新中药获准字号批文已批量生产,100多种西药仿创药可规模化生产,7条中药现代化生产线年处理中药材上万吨,年产值可达50亿元;3个主要创新产品成为市场主导品牌行销全国,仅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年销售收入达10 亿元,年上缴国家税金1亿多元;企业进入石家庄市工业50强,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中成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十强”,吴以岭荣膺“当代发明家”称号。,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