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20354
哪些原因可引起心理上的“二次伤害”? ——紧急心理救援知识问答(9)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47期
     什么是心理上的二次伤害呢?当重大自然灾害或不良公共事件造成了当事人心理上的创伤之后,又由于各种原因,在没有任何心理干预与心理治疗的前提下,使当事人延误了治疗的机会或心理上再次回忆或经历这种痛苦场面的刺激而造成的心理上的创伤,叫二次伤害,也有人称为重复伤害。二次伤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官僚主义行为:有人认为,灾难面前的官僚主义是给人们带来绝望的根本原因。一个好的政府一定会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应对灾难。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抵达灾难现场不仅及时地组织起了抗震救灾活动,而且还为避免人们受到二次伤害带来了根本上的盼望。但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偶遇一些灾民对某些地方政府的官僚主义作风产生了厌恶的心理。

    2.分配不公正不平等:人们在平时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不公正,也对不平等的现象视而不见。但是在灾难之后如果没有做到近乎绝对的公正和平等,一定会造成人们的二次伤害,甚至比灾难本身更大。最能体现公正平等的就是对救灾物资的分配。
, http://www.100md.com
    3.不当的媒体采访:比如,为了寻找“卖点”,有些记者一次次强迫幸存者去回忆自己的恐怖经历。被埋在废墟下获救的学生,被迫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讲述自己的不幸;面对在地震中失去亲人却坚守救灾一线的女民警,记者却问她:“你现在不想你的女儿吗?”不得不承认,这些没有底线的“爱心”,构成了对这些幸存者的二次伤害。有些记者不顾场合,在抢救伤员的紧急时刻进行采访,分散了救援人员的注意力;有些记者现场采访不顾方式方法,频繁与灾区群众和刚从废墟下被挖掘出来的幸存者进行对话,消耗了他们的体力;还有些记者不顾灾区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频频提出一些不该提出的问题,让灾区群众反复回忆那些黑暗时刻和不堪往事,心灵再次遭受创伤。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灾民进行心理重建的过程中,从媒体到官员,不要过度赞美和渲染坚强。心理学认为,受到创伤后的人的情感宣泄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减低内心的焦虑、压力与痛苦。这些情感如果不经过疏导与处理,被强迫压抑到内心深处,一旦遇到某种刺激便有可能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疾病。一位被埋废墟里的9岁小学生唱着歌,坚强地等着被救;而面对媒体频繁采访,这位孩子却情绪失控,在医院里大喊大叫。赴川心理救助的武汉心理专家施琪嘉教授呼吁:对获救人员的采访要有节制。(《长江日报》5月20日)

    4.不恰当的心理救援活动:具体到灾区目前的心理救援,有些方面显然不尽人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心理救援队伍走马观花,流动性过强,一些人到灾区更像是“采风”。明星、志愿者、心理救援者奔赴灾区,对安抚受灾民众的心理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长久,其结果必然是需要救援的人得不到必要的真实的安慰,反而可能会在走马灯式的心理救援中失去安全感。而且,面对新的救援者,他们可能因为一遍遍复述自己的不幸,让尚未结痂的伤口一次次流淌鲜血。与此同时,摆正心理救援者的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面对不幸的人,即使是专业人员,也应该将自己视为默默的陪伴者与同行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即使对方拒绝你的帮助也能够欣然接受,不必因此产生不解与愤怒,因为在心理咨询或社会工作这样的助人行业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受助者利益至上。, 百拇医药(汪卫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