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心血管系统 > 血液黏稠
编号:11683297
血黏度升高的“信号”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18期
     老李退休已经十几年了,最近常常觉得胸闷头晕,记忆力也变差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孝顺的女儿赶紧带老李去医院看病,医生开出了一张“血流变”化验单,经过化验后老李被告知得了“高黏滞血症”,血黏度偏高,应该尽快治疗。

    血液黏滞度(简称血黏度)是反映血液流动性质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脑卒中先兆症状出现和消失的“阈值”指标,是提示脑卒中发生的早期警报信号。当血黏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血液凝聚,造成血管栓塞、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引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资料表明:众多危害人们健康的严重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脑血栓、高血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高血脂、休克及慢性肝、肾疾病等均与血黏度升高有关。其实,血黏度增高也是有象可查的,个人也可以感觉出来。一般来说,如果中老年人存在下面四种症状,就说明体内的血液黏度可能比较高了,就应进行必要的检查治疗。

    1.晨起头晕,晚上清醒。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后即感到头脑晕乎乎的,没有睡醒后大脑清醒、思维流畅的感觉。吃过早饭后,大脑逐渐变得清醒。到了晚饭后,精神状态最好。

    2.午饭后犯困。正常人午饭后也会有困倦感觉,但可以忍耐。血黏度高的人午饭后马上就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如果睡上一会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这是因为午饭后,血黏度高的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出现的典型症状。

    3.蹲着干活时气短。血黏度高的人肥胖者居多,这些人下蹲困难,有些人根本不能蹲着干活,或者蹲着干活时胸闷气短。这是因为人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憋气等。

    4.出现阵发性视力模糊。有些中老年人平时视力还可以,但常有暂时性视力模糊的情况。这是因为血黏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使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导致阵发性视力模糊。 (宋丽华),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