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02 > 正文
编号:11699391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605kb)。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

    脑静脉窦血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较高。致病原因多.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

    随着尸检研究,临床总结,特别是影像学技术如CT、DSA、MRI等的发展和应用,目前对本病的诊断率已大大提高。

    及早诊断,积极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脑静脉系统包括静脉窦和脑静脉。

    大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可源于静脉窦、深部脑静脉或皮层静脉内血栓形成。其中最常见的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单纯大脑浅静脉及大脑深静脉血栓形成少见,且多伴发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部分患者为多条硬膜窦同时受累,无单纯大脑浅静脉或深静脉受累者。

    解剖

    静脉窦:

    是指在硬脑膜发育过程中,向颅腔及脑裂内伸入和折叠所形成的中空的具有静脉功能的结构。位于硬脑膜的骨膜层与脑膜层之间,分布于大脑镰及小脑幕的连接处及边缘部位。

    功能

    ⑴ 引流脑脊液。400~500ml/d。大部分通过静脉窦回收入血液。

    ⑵ 将脑内静脉血引流到颈内静脉的通路。

    由此可知静脉窦的通畅与否,是维持脑正常血液和脑脊液循环的重要保证,故静脉窦发生病变,常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循环不良,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特点

    ⑴ 窦壁内无平滑肌细胞,故窦壁不能收缩。

    ⑵ 壁内无瓣膜结构,仅覆盖一层内皮细胞。

    分类

    后上组:

    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 窦汇、 横窦、枕窦

    前下组:

    海绵窦、岩上下窦、蝶顶窦、边缘窦等。

    MRV

    病因

    ⑴ 感染性(继发性):

    常见部位:横窦和海绵窦。

    ⑵ 非感染性(原发性):

    常见妊娠和围产期、口服避孕药、高凝血状态或DIC、红细胞增多症、重度贫血、颅脑外伤、先天或后天心脏病等。

    常见部位:上矢状窦,与其本身的解剖结构密切相关

    A 横隔小梁解剖结构。

    B 大脑上静脉分支的走行由后向前纡曲 缓慢注入上矢状窦,其血流方向与窦内由前向后的血流方向正相反。

    C 上矢状窦内凹凸不平。

    ⑶ 特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虽然诊断方法和技术较前提高,但仍有25%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不明。

    发病机理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可能机理为:

    1 高凝状态

    2 纤溶活性降低

    3 循环减少

    4 血管内皮损伤

    5 其它疾病或未知的机制

    孕产期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常发生于产后,少数发生于分娩时。产后2周内发病者为多数 。这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⑴ 妊娠期:纤维蛋白原增加,凝血因子增多,血小板数目及粘附性增高,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⑵产褥期:主要原因是分娩时血液浓缩呈高凝状态,在此基础上,因各种病理因素如大量排汗,使血容量减少,血液更加粘稠,增加了血栓形成的不良因素。

    病理

    1暗红色的血凝块 ;

    2窦壁可坏死 ;

    3 脑水肿;

    4 皮层及皮层下出血,白质出血性坏死;

    5 存活者可再通,但梗死区可形成软化灶和囊腔。

    临床表现

    缺乏特异性。主要取决于静脉窦阻塞的部位、数量、血栓形成的速度等。

    ⑴ 颅高压症候:

    如头痛、呕吐、视物模糊、黑蒙、视乳头水肿。甚至出现意识障碍、昏迷、死亡;

    ⑵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

    如肢体无力、偏瘫、脑膜刺激征、癫痫大发作或局限性发作、视力下降等。

    影像学表现

    CT:直接征象 :

    ⑴空三角征或空△征(empty delta sign)

    ⑵条索征(cord sign)

    ⑶静脉窦高密度征

    (4)静脉窦低密度影(+C)

    这些征象并不具有诊断特异性,如最为常见的"空△征"出现率仅为30% ,亦可有假阳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60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