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心肌梗塞 > 信息
编号:11700438
冬季上午,更要警惕老年人急性心梗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37期
     编者按 由于社会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急性心肌梗死,这一老年人常见病所具有的与中青年发病不同的特点,引起了临床医生们的极大关注。他们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总结出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特别要关注的问题,以提醒那些正在为家中年迈多病老人身体健康牵肠挂肚的儿女、亲属们。

    天人合一形成“魔鬼时段”

    冬季、上午,是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发病的“魔鬼时段”。该病是临床上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死亡率、致死率都很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脱贫致富三五年,一场大病回从前”,正是对急性心梗的真实写照。

    仔细分析急性心梗的发病规律可以看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一年之中冬季多发,二是一天之中上午多发。事实上,早在一百多年前,学者们就已观察到急性心梗的季节性和时辰性规律了。

    近年来,北京安贞医院对580例急性心梗患者研究发现:冬季即前一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发病226例,占全年发病率的39%;在春、夏、秋三季的8个月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月平均发病为23例,而冬季4个月的月平均发病为33例,冬季月平均发病例数比其他三季高43%。研究还发现,急性心梗发病与时辰有关,尤其是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更为明显。早晨5时至6时,发病率最低;7时至8时,是5时至6时的2倍;8时至9时是5时至6时的3.1倍。这与美国学者报告约40%的急性心梗发生在上午这个“魔鬼时段”基本一致。
, http://www.100md.com
    造成这种季节和时辰发病规律的原因,简单地说就是天人合一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反映。天气寒冷,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并使血液纤维蛋白原增加、纤溶活性下降而处于高凝低溶状态,同时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黏度增加易于形成动脉血栓。在清晨,由于生物钟效应,随着太阳升起大脑思维开始活跃,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血中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及皮质激素浓度升高,会使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量降低,还会使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

    心脏之外的“信号”易被忽视

    典型的急性心梗会引起大多数人的警觉,但日常生活中有四种急性心梗患者并不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急性而剧烈的疼痛,容易被人们忽视。

    一是有约30%的急性心梗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腹部胀气、呃逆、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常被认为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患者腹痛剧烈时,常就诊于外科,贻误治疗。发生上述症状的原因为,心脏病变刺激迷走神经,或病变在心脏下壁,或合并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胃肠道反应。
, 百拇医药
    二是患者主要为呼吸道症状,多数表现为咳嗽、气喘;有的只感觉胸闷、憋气,或自认为气不够用。如果患者原有慢性支气管炎,易误诊为肺心病。症状发生机制为,急性心梗时,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排血量下降,造成肺部淤血,易并发支气管感染。

    三是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表现为突然言语不清、一侧肢体瘫痪、意识不清、抽搐等,易与急性脑血管病混淆;有的患者表现为除胸骨后疼痛外,还有咽、下颌、颈、肩、枕部、前额、腰部的疼痛。症状发生机制为急性心梗时,心血排出量急剧下降,导致脑供血不足,尤其是原有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更易发生脑循环障碍;另外,急性心梗时,酸性代谢产物刺激交感神经传入纤维产生痛觉,并可向颈、胸脊神经支配的任何部位放射。因此,切不可将上述疼痛及不适当作咽炎、牙病、颈椎病、肩周炎、血管性头痛而疏忽大意。

    当老年人出现以上疼痛及不适且伴有心慌、出汗时,应及时就诊做心电图、测定血清酶,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 http://www.100md.com     急性心梗,心脏何以不“报警”?

    在猝死者中,以冠心病合并急性心梗患者为多。但在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发病前无明显症状,耽误了就诊而导致死亡。人们会问:得了急性心梗不是胸痛得“要死要活“吗,为何有人却无此症状呢?

    心脏是一个有疼痛感觉的器官,但为什么会出了问题而不发“信号”呢?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这是因为心脏疼痛警报系统失灵造成的。这种情况多见于:

    一是心脏病变部位不同,对疼痛敏感不一样。如果病变在右冠状动脉,则对疼痛不甚敏感;有的是后壁心肌梗死,也可能不出现疼痛;有的心内膜下心肌损害,无疼痛感觉。

    二是个体差异对疼痛敏感不一样。例如,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差,主要是全身各器官、系统老化,所以感觉迟钝、对疼痛敏感性降低;加上有脑萎缩或痴呆,导致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说不出个所以然,就掩盖了病情。
, 百拇医药
    三是无痛性心梗。这类急性心梗多见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冠状动脉病变往往累及多级血管,可从冠状动脉主干直到微小动脉,而一般冠心病的病变主要在冠状动脉主干或大的分支,较少累及小动脉或微动脉。这种急性心梗因病变范围广,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较一般患者严重得多,加上糖尿病患者常有周围神经病变,其植物神经功能受损、感觉神经受累,便会使痛觉变得迟钝,甚至没有痛觉。

    四是与情绪改变有关,如过度紧张、疲劳等,可使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变得迟钝。

    值得警惕的是,无痛性心梗比一般心梗严重得多,有的患者发病开始就出现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突然猝死。所以,对无痛性心梗更不能掉以轻心。, http://www.100md.com(赵福海 北京安贞医院副主任医师)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