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911027
网上找得到类风湿行动计划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23日 《生命时报》 2010.07.23
     7月11—15日,第十四届亚洲太平洋风湿病学会联盟(APLAR)会议在香港召开。12日,APLAR主席Ho-Youn Kim教授宣布,为增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掌控病情的能力,联盟已推出一项名为“认识类风湿性关节炎—由今天开始”的健康教育活动,患者只需登录相应的网页,即可获得一份“量身定做”的“行动计划”。

    “在亚洲,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数量以千万计,仅中国内地就有超过400万的患者。”APLAR前主席香港大学医学院风湿病专家刘泽星教授指出,“该病主要发生于手、足,膝、髋、肩等关节也常受累,患者通常关节僵硬,晨起时尤其明显;对称性关节肿胀,特别是手指、脚趾的小关节;患者往往伴有疲倦、发烧、体重下降等;他们合并心脏病风险也会明显增加。”Kim教授指出,2/3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每年平均有39个工作日无法上班,一旦治疗不当,该病将持续终生,不仅严重影响关节功能、造成残疾,患者寿命也会因此缩短至少10年。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要经常复诊,然而如今内地三甲医院人满为患,患者就诊时间非常有限。更糟的是调查显示,即使时间充裕,医患沟通的效果仍然差强人意。APLAR秘书长Swan Sim Yeap博士指出:“只有50%的患者会记得医生讲话的内容,而在患者自以为听清的信息中,又有50%不够准确。所以说,看病时征求医生意见或许并不是最佳的信息来源。”

    为此,APLAR启动了“认识类风湿性关节炎—由今天开始”项目,患者只需登录www.MyDayforRAinAsia.com,填写个人情况,就可以获得个体化的“行动计划”,用以指导今后的诊疗与生活。据悉,中文版将于年内上线。

    Swan Sim Yeap博士指出,过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目标侧重于缓解症状,如今治疗重点已转移到预防关节损伤变形、丧失功能,保持、提高生活质量上来。而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包括采用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抑制剂)等。事实上,全球第一个TNF抑制剂是依那西普(又名恩利),1998年获得FDA批准,目前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上市,全球使用已超过200万患者年(编者注:1位患者用药1年即为1患者年)。▲

    (董 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