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942535
清热离不开“五黄”(认识中药) 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27日 《生命时报》 2010.08.27
岁寒三友都能入药(认识中药)
岁寒三友都能入药(认识中药)
岁寒三友都能入药(认识中药)

     清热离不开“五黄”(认识中药)

    清热解毒中药为人熟知,而谈到这类中药就不得不提到“五黄”,即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牛黄。

    在“五黄”中,黄连、黄芩、黄柏都能清热解毒、泻火燥湿,作用相似却各有偏重,黄芩擅清肺热咳喘等上焦之火,黄柏擅治泻痢、黄带、热淋等下焦湿热,而黄连清中焦之火,用于胃火炽盛或肝火犯胃导致的呕吐等,则是三药中最强的。三药功效互补,常会联合使用,如出自唐代著名医书《外台秘要》的黄连解毒汤,以上三药配上栀子,清泻三焦之火,是清热解毒药方的经典。

    大黄清热解毒的同时,泻下攻积、活血祛瘀的作用同样突出,用途非常广。从热结便秘、血热吐衄,到上火目赤、牙龈咽喉肿痛等都离不开它。首载于《金匮要略》的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芩组成,是治疗热盛吐衄的“鼻祖”,时下应用广泛的三黄片就是源于这个药方。上述“四黄”加上乳香、没药组成的四黄膏,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是外科、皮肤科常用药,治疗气血凝结、湿热内蕴导致的红肿热痛疗效显著。
, 百拇医药
    清热解毒的牛黄擅长熄风止痉、化痰开窍,不但是高热神昏等急重症的救命药,如安宫牛黄丸,还是治疗咽喉肿痛、溃烂、口舌生疮的经典用药,如牛黄上清丸就兼有上述“五黄”。▲

    (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廖岩博士)

    

    岁寒三友都能入药(认识中药)

    图注:从上至下分别为松、竹、梅的部分入药部位——松花粉、竹茹、梅花。

    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可是您知道吗,这三种植物都是可以入药的。
, 百拇医药
    松树全身是宝。松子有益气健脾、润燥滑肠之效,可用于治疗肺燥咳嗽、皮肤干燥、肠燥便秘。松皮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前花青素,是目前已发现的作用最强的天然抗氧化剂,能清除自由基,还能抗紫外线等。松花粉有着源远流长的药食兼用历史,在民间以神奇的功效被奉为“仙药”。《本草经解》认为它有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等功效。用松花粉与炼熟的蜂蜜调和,做成“松黄饼”,有美颜益智、延年益寿等妙用。

    以竹入药由来已久,方法颇多。取鲜竹一段,削去外层皮刮取第二层薄皮,即为竹茹,能清热止呕、祛痰开郁,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烦热呕吐、惊悸失眠、胎动不安等病症。将鲜竹去节劈开,置火上烧烤,收集两端流出的黄汁,则为竹沥,它具有清热化痰、镇惊利窍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等病症。鲜竹沥液是治疗痰热咳喘的常用中成药。竹叶,能清热除烦、利尿,可用于心火炽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而赤,或热淋尿痛(如急性尿路感染)等病症。

    梅花有“花中君子”的美称,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学认为,梅花入肝、肺、胃经,具有舒肝、和胃、化痰等功效,可用于郁闷心烦、气滞胃痛、咽部不适等病症,现代研究表明,它还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 百拇医药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田栓磊博士)

    

    黄连最清胃火(认识中药)

    民间有“家有黄连,百病可愈”的谚语,黄连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中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含有黄连的名方,在《伤寒论》中就有12个,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两书中,有黄连的方剂超过260个。

    中医认为,黄连药性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最擅长的就是清胃热、泻胃火。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火牙痛的清胃散,就是以黄连为主药的代表方之一。

    情绪紧张急躁,睡眠质量差,饮食油腻、口味太重等都是引起胃火的常见原因。胃热炽盛化火可导致牙龈肿痛或出血、口干、口渴、喜欢喝冷水冷饮、口苦、口臭等不适,以及面红、大便干硬、舌质红、舌苔黄等热象。黄连用于清胃火时,即可单独研末冲服,也可与其他中药一起煎服。
, 百拇医药
    胃热炽盛的人可以服用中成药清胃黄连丸,或者取3克黄连加水煎汤服用。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可将黄连研成细末备用,然后取50克大米或小米,加适量水煮熟,取1.5克黄连末放入杯中,加入约100毫升米汤,盖盖闷3分钟即成。空腹饮用,早晚各1次。用米汤冲泡黄连末优于用水直接煎服,这是因为米汤可顾护胃气,防止黄连苦寒伤胃。

    经常胃热的人,在不良情绪的刺激下,会出现肝气不舒,进一步伤及脾胃,表现为泛酸、胃中嘈杂、恶心等。可取黄连5克,吴茱萸3克,柴胡10克,加水煎煮后服用,以清肝胃之热。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黄连为大苦大寒之品,容易伤胃,不宜过量或长时间服用,脾胃虚寒者忌用。黄连的用量病轻者每日2—3克,病重者每日5—6克。儿童脾胃功能不健全,不可盲目服用黄连。此外,因黄连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研究员 庄乾竹)

    
, http://www.100md.com
    现代中药大变样(认识中药)

    动辄几大包、煎药费时、苦涩难咽的味道,这可能是大多数人对中药的印象。

    “其实,现代中药已经大变样。”天津药物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红珠博士介绍,传统中药的丸、散、膏、丹、汤等剂型,服用量大、口感差、起效慢、不便携带等缺点已无法充分满足现代人需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中药剂型也在不断改良、创新,具有以下特点的“新中药”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有效。

    作用强。注射剂能直接进入血液,药物作用更强。如清开灵注射液,是多种中药有效成分的提纯和浓缩,在抗病毒治疗中,作用强、起效快。

    口感好。把中药有效成分浓缩到胶囊里,良药不必苦口,储存与携带也方便。

    吸收快。滴丸剂服用量小,起效快,携带方便。如复方丹参滴丸与片剂相比,可舌下含服,起效更快。
, http://www.100md.com
    更直接。喷剂是中药的一种创新剂型,它能直接作用于患处。具有药效利用充分、起效迅速等特点。如口腔溃疡、咽喉肿痛时用西瓜霜喷剂,清咽止痛的作用常能立竿见影。

    另外,贴剂通过改变药物介质的赋形剂,不足之处也得到改善。如奇正藏药的消痛贴膏,采用了新的经皮给药剂型——“巴布剂”,药物很容易通过皮肤吸收,除了能提高药效,还可以避免使用传统贴剂留下的黑色印迹。▲

    (王勇林)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