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药业 > 信息
编号:11970109
2010年药材全线“通胀”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449期
     2010年药材全线“通胀”

    回眸2010年药市行情,更多的是药材价格翻倍上涨或牛气冲天的火爆品种。药材几乎进入了全线“通胀”的行情。

    多年低价的厚积薄发,自然灾害频频相逼,人为的惜售、囤积以及游资的大量进入,多因素频频发力,药材价格自然而然水涨船高。

    岁未,药市行情复归平静,涨价的药材出现高位震荡回调。过去的一年药市发生的巨大变化仍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经过筛选整理出50种家种药材作为2010年涨价药材的代表品种,作一总结和分析。

    升后转稳的品种有12个:巴戟天、栀子、砂仁、辽五味、苦杏仁、花椒、补骨脂、干姜、天南星、枸杞、当归、茯苓。虽然这些品种有的价位已高,但由于多年低价,生产大幅调减,有的遭受自然灾害减产严重,库存量又不大,预计随着市场实际消化后,少数品种未来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 百拇医药
    价格继续升高的品种有7个:太子参、柴胡、槐米、天麻、平贝、麦冬、家桃仁。太子参、槐米、家桃仁目前价位已偏高,但是,由于货源仍显偏紧,短期内行情仍将居高;柴胡、天麻、平贝经过市场实际消化调整后,后市仍有上升潜力。

    升高后回落的品种有31个:三七、金银花、佛手、旱半夏、桔梗、郁金、沙菀子、红参、党参、北沙参、远志、泽泻、浙贝、元胡、高良姜、川芎、白芍、丹皮、白芷、紫菀、白术、车前子、八角、草果、山萸肉、知母、薏苡仁、远志、胖大海、水半夏,瓜蒌。以上品种价格升高后回落,主要是中间商手中尚有低价货源。这些品种有的随着价格高升,利好出尽,价格再升动力不足,短期内看不到涨价空间。

    有的药材随着价格高升,生产已开始恢复,并呈扩增趋势。这些品种将随着市场实际消化,向合理价位回归。当然,有的因生产尚未得到大面积发展,预计后市行情还会有新的变化。

    2010年药市行情发生的巨大变化,是药市行情的全面提升,也是药材自身价值与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与时偕行。2010年药材价格上涨,既是多年低价行情的厚积薄发,也是药材生产链脱节的凸显。2010年结束了从前药材长期低价行情。目前药市似乎进入了“通胀”期,其实,多数药材产地货源不大,用药单位库存也较薄弱。经过高位震荡调整后,新一年药市仍曙光在前。(郑平)
, 百拇医药
    

    药材市场逼退虚火价格回归

    1月10日,笔者在河北安国东方药城看到,虽然交易大厅内熙熙攘攘,但鲜有大宗的买卖成交。最新报价显示:桔梗由每千克70多元人民币跌至50元左右,知母由每千克20多元跌至16元,北沙参由每千克40多元跌至28元。

    河北安国是全国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素以“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享誉海内外。而东方药城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1995年与韩国最大的中药材市场“汉城汉药商街”缔结为姊妹市场。

    “近期,安国市场的中药材价格整体呈现稳中趋跌态势,80%的药材品种出现价格下滑。”安国药城市场管理局局长李士民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国家农产品价格调整政策、货币政策和市场规律三大因素组合影响。
, http://www.100md.com
    多年游走于药市的黄先生说,由于中药材也在国家稳定农产品价格政策之列,一些喊价高得离谱的药材供应商闻风主动调低价格,“压货”的药商因扛不住压力而出货,同时部分游资也开始“退场”,市场供应量明显增加,药材价格下跌。

    笔者了解到,随着国家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银行也提高储备金率、加息、大幅削减放贷规模、回收信贷等动作频频,导致多数药材经营商资金短缺,经营规模缩小,中药材原料需求量缩小,从源头上抑制了资金流入药材经营领域。

    “年底了,不少经销商会大量抛售手中积压的药材还贷,市场会出现暂时的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不可避免。”安国永信药材公司经理陈永增说。

    安国同利药材行经理郭强则认为,药材价格高涨使得医药企业压产,药材市场需求下降,走货不畅,直接导致药材价格涨势趋缓、稳中趋跌。进入秋冬季节后,大量中药材新货的上市,增加了供应量。同时,国家进一步实施食品药品安全工程,加大了对药品生产企业的GMP检查和重新认证,使大部分药企忙于改造达标,原料需求减少,中药材市场供过于求,价格必然下跌。

    郭强肯定地说,一年多来中药材价格一路攀升,已严重背离市场价格和价值。正如“三七”从高峰时每千克500多元降至目前的300多元一样,价格回落正是“回归”经济规律的表现。(吕子豪 焦建民)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