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207175
国家973平衡针重大理论研究 为该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科技支撑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700期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与推荐下,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承担的平衡针灸创新技术作为中医药特色疗法,于2007年正式列入“十一五”科技部973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在973办公室的组织下,在项目组首席科学家方敏教授指导下,在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中心主任王文远教授率领下,经过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医三院、北京老年病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课题组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课题规定的任务,通过了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收。该项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平衡针大脑中枢干预的时间45%。秒,为临床3秒钟见效提供了科学依据”。“平衡针促进中枢神经递质的释放,为临床3秒钟镇痛提供了物质基础”。课题的研究为平衡针进一步深入探讨提供了技术平台,同时也为中医进入急诊医学、急救医学、军事医学创造了科技支撑条件。

    平衡针产生的时代背景

    平衡针灸诞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祖国大地开遍中医之花,老百姓采集加工中药,针灸、手针、耳针、水针、埋线、割治,针刺治疗聋哑,针刺手术麻醉等新针疗法应运而生,医疗队下农村、进工厂、到边疆,进一步推动了中医文化、中医技术的普及。平衡针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在部队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仅仅围绕部队训练伤这个困扰官兵身心健康的大课题进行了长达40余年的临床研究,先后深入全军陆、海、空、二炮、总装2000多个连队,治疗部队训练伤10万多人,才成功创立了一种来自于部队特殊群体、特殊任务、特殊环境的实用针灸创新技术。以安全、单穴、3秒钟见效迎合了军队在非战争条件下的卫勤官兵保障需求,引起军委首长军区首长的高度重视。“八五”被列为总后卫生部、北京军区卫生部基层部队实用中医技术推广项目;“十五”以后又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向全国农村与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全军与国家级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对平衡针特殊的临床疗效,但其基础研究薄弱,通过973基础研究来揭示平衡针反应点的作用机制,提升平衡针的创新理论。
, http://www.100md.com
    平衡针“三靶”机制探讨

    一、横断面调查证实了平衡针反应点的客观规律

    通过横断面流调组组长刘清国教授调查结果显示,平衡针反应点与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和特定的内在联系,是疾病反应在体表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平衡针提出的交叉取穴原则、区域取穴原则、特异性取穴原则相吻合。本课题通过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脱出、骨性膝关节炎患者的平衡针颈痛穴、肩痛穴、腰痛穴、膝痛穴症状体征及疼痛视觉量表(VAS)观察评分统计发现:疾病发生时会在平衡针反应点出现阳性反应率达73.04%。其中颈痛穴阳性率为80%,肩痛穴为72.95%,腰痛穴67.67%,膝痛穴为80%。

    二、实验研究证实了平衡针反应点的物质调控基础

    (一)反应点分布与神经结构有关

    实验组组长袁红教授实验结果证实:发现反应点与神经干、神经支、神经丛等神经结构密切相关。肩痛穴直刺腓浅神经,臀痛穴直刺臂丛神经,腰痛穴直刺滑车神经、横刺眶上神经,踝痛穴直刺正中神经。
, 百拇医药
    (二)反应点疗效与针感密切相关

    1、临床组马文珠教授临床试验研究证实:通过多中心大样本七家临床三甲医院临床试验研究,在镇痛方面,通过VAS评分证实平衡针组首次3秒钟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组30分钟镇痛效果(P<0.001),与临床总结的3秒钟见效相吻合。在远期疗效镇痛方面,通过VAS评分证实,平衡针组在随访期仍显示优于传统针组(P<0.05)。在功能障碍指数的改善方面同样显示出平衡针远期疗效的技术优势(P<0.05)。

    2、试验研究证实:平衡针大脑皮层痛觉诱发电位在针刺即刻45%。秒,抑制了痛觉信号的传导,抑制了皮层痛放电神经元的数量,实现了快速镇痛效应。

    (三)反应点疗效以神经递质释放为主

    通过针刺平衡针反应点,能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大量的神经递质、神经肽、内分泌激素等。产生的ACH作用于脊髓,能够抑制痛反射的快速调节效应,释放5-HT,加强中枢对疼痛的下行抑制作用,从而实现有效镇痛效应;促进下丘脑β-EP的释放,参与镇痛、抗炎的复杂的调节环路,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最终实现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的调节平衡。从局部组织中羟脯氨酸和DNA的含量的显著变化提示平衡针可以明显改善肩周炎模兔的局部组织的机化和黏连。
, http://www.100md.com
    三、反应点高级中枢的干预机制

    (一)第一级中枢干预

    第一级中枢干预体系作用于脊髓和脑干的相应核团。

    1、腰痛穴的传入途径:腰痛穴直刺定位滑车神经—脑干的滑车神经核,与疼痛相关的其它核团关系密切;腰痛穴横刺框上神经—三叉神经脊束核,可能参与痛觉的调控机制有关。

    2、臀痛穴:直接刺激臂丛神经汇聚到颈髓5-8节段和胸髓第1节段。

    3、踝痛穴:刺激正中神经汇聚颈6至胸1脊髓节段。

    4、肩痛穴:刺激腓浅神经—腓总神经—坐骨神经汇聚至脊髓腰4-骶3节段。

    (二)第二级中枢干预
, 百拇医药
    1、启动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产生神经递质、神经肽以及内分泌激素,进而引起内分泌系统的改变,释放β-内啡肽、5-HT、ACTH、HVP、DNA、TCF-β1等物质。

    2、启动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启动能够促进5-HT、PGE-2的释放。

    3、启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启动能够释放IL-Iβ、TNF等细胞因子,可以解释较慢速度的全身整体性调节作用。

    (三)第三级中枢干预

    通过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神经皮层痛觉诱发电位与疼痛相关的波的潜伏期、波幅、相对潜伏期、相对波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特别证实针刺即时效应显著为45毫秒,主要和平衡针大脑高级中枢干预、与针刺信号抑制皮层痛放电的神经元的数量和抑制痛觉传导有关。
, http://www.100md.com
    四、课题产生的社会效益

    课题组秘书李瑞教授课题总结认为:借助国家973这个最高平台,平衡针灸创新技术在人才培养、技术推广、学术交流、专利申请、巡诊义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一所国家一类大学、七家三级甲等医院临床中心形成了向外辐射和带头作用,让广大患者感受到建国60多年来中医的创新成果。

    (一)人才培养

    1、培养平衡针灸研究生28名。

    2、培养平衡针灸师带徒15名,接收平衡针灸进修生65名。

    (二)学术交流

    1、举办国家973平衡针灸临床骨干人才高层论坛3期,参会代表500余人。

    2、参加国内学术交流6次。2008年8月在西安召开的中国针灸学会第八届中青年学术研讨会,2008年11月北京国际针灸技法及演示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2008年10月在安徽徽州召开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特色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2009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八届疼痛学会年会,2009年在厦门召开的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2011年在开封召开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农村适宜技术推广第四届学术会议上进行了平衡针特色技术现场演示。
, http://www.100md.com
    3、参加国际学术交流7期。

    2007年11月在新加坡召开的第四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2008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大会,2009年3月在美国举办的中医发展五洲论坛,2009年7月在墨尔本召开的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10年10月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世界腰背痛大会,2010年10月在海牙召开的第七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11年9月在伦敦召开的第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进行了平衡针创新技术现场演示和学术交流。

    (三)技术推广

    临床组毛效军博士总结了平衡针在部队训练伤防治、骨干培训、军地两用人才培训、首长保健技术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部队欢迎。

    1、部队训练伤培训

    从2009年开始先后为北京卫戍区、驻北京、河北、山西、内蒙的某集团军、内蒙边防阿拉善军分区、呼伦贝尔军分区、军区机关举办国家973平衡针灸防治军队训练伤培训班15期,培养1350名针灸骨干人才。
, 百拇医药
    2、维和部队技术培训

    为参加联合国赴非洲利比里亚维和的中国军队医疗队进行了国家973平衡针灸实用技术培训,并编写《维和医疗分队平衡针灸技术应用手册》发给每一个队员。

    3、军地两用人才培训

    举办国家973军地两用人才平衡针灸实用技术培训班21期,培训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800多名在职、退伍、专业军人。

    4、地方人才培训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中心组织下先后为国家局、北京、河北、黑龙江、延吉、辽宁、山东、新疆、宁夏、甘肃、内蒙、江苏、河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浙江、上海等举办国家973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高级研修班28期,培训农村社区医师2500余人。

    (四)巡诊义诊
, 百拇医药
    1、百年奥运巡诊

    2008年为参加百年奥运执行训练任务的部队官兵巡诊,治疗训练伤280余人次。

    2、国庆阅兵巡诊

    2009年为参加国庆60周年特殊任务的女兵方队、女民兵方队治疗训练伤300余人次。

    3、边防部队巡诊

    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3年6批次深入内蒙阿拉善、呼伦贝尔边防官兵、家属巡诊90余天3000余人次。

    4、体系部队巡诊

    2011年2012年2批次深入山西、河北、天津、北京等体系部队为基层部队巡诊36天,治疗部队训练伤1500余人次。
, 百拇医药
    5、为百姓义诊

    2007年以来先后深入新疆、广西、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内蒙、北京等地农村、社区义诊36次,为百姓义诊5000余人次。

    (五)专利申请

    完成专利申请6项。

    (六)论文发表

    1、出版专著

    学科专著2部:国家973资助2010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文远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和2011年韩国医圣堂出版社出版《中国王文远平衡针灸学》。

    2、期刊发表

    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平衡针灸实验、流调、临床学术论文77篇。
, http://www.100md.com
    3、临床指南

    规范《平衡针防治肩关节周围炎临床指南》、《平衡针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指南》。

    4、标准化研究

    制订了《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诊疗技术》、《平衡针灸急症诊疗技术》、《平衡针灸训练伤诊疗技术》、《平衡针灸维和部队诊疗技术》。

    五、锻炼了一支优秀科研团队

    课题组陈占禄教授总结说: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汇集了一大批来自不同学科的相关专家、学者,其中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李瑞教授、刘清国教授、马文珠教授、袁红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信息中心刘仁权教授、循证医学专家刘建平教授,北京军医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副主任毛效军副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董峰主治医师,天坛医院疼痛科主任刘延青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主任霍则军副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针灸科、神经内科主任陈枫主任医师,北京老年医院井爱平教授,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主任宋玉华主任医师,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陈秀华主任医师等知名专家学者。另外,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中医针灸科主任蒋戈利主任医师、二炮门诊部马忠立副主任医师、总装门诊部张淑琴主任医师,内蒙武警总队医院副院长赵子会主任医师等一大批平衡针临床专家也积极参与到课题的各项研究之中。这些来自中医临床、针灸临床、针灸基础、实验机理、循证统计学等不同领域,形成了一个80多人参加的多学科的科研团队。
, 百拇医药
    六、课题产生的学科发展思路

    (一)平衡针技术对急症医学、军事医学的临床干预研究

    1、平衡针技术在非战争条件下对各种疼痛的临床干预技术研究。

    2、平衡针技术在促醒干预、镇痛干预、急救干预、流产镇痛干预、手术镇痛干预的临床研究。

    (二)平衡针对“三高”的技术干预

    1、平衡针对高血压干预技术的临床标准化研究。

    2、平衡针对高血脂干预技术的临床标准化研究。

    3、平衡针对糖尿病干预技术的临床标准化研究。

    王文远教授告诉记者,平衡针灸学科的创立,首先具有“吃苦”、“吃亏”、“吃气”的心理素质。第二,是家乡沂蒙山革命老区培养了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军队大学校铸造了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军人战斗意志。第三,一切必须以临床为基础,病人才是检验疗效的试金石,没有病人的认可,就不可能有平衡针学科的创立。第四,创新技术必须符合老百姓的需求;符合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第五,平衡针灸学科的创新首先得到了一线官兵的支持,没有官兵的支持就没有平衡针的产生;得到了各级首长的支持,没有首长的支持就没有社会的认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没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就没有平衡针学科发展的今天。, 百拇医药(刘旭阳 姬美玲 郑欣杰 窦中梅 张利芳 朴初香 庄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