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515399
阳气消长与昼夜相应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225期
     《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一日之中昼夜阴阳有其消长节律,而人体的阳气亦随着这种节律而消长。于是在生理上,则“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在病理上,则可以出现如“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不同变化(《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以清早阳气生发,病气便衰退,则使人精神爽慧;中午阳气旺盛,正气胜于邪气,病情趋于安定;傍晚阳气开始衰退,邪气渐长,于是病情加重。夜半阳气潜藏于内脏,邪气独居身形,所以病情更重。这种变化既与人体本身阳气的昼夜消长变化密切相关,更与自然界阳气的昼夜消长变化密切相关。

    《素问·藏气法时论》并且指出:“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四季指辰戌丑未四个时辰),下晡静”。这说明五脏病变在一日四时之中,亦随着阴阳的消长而有不同的变化。由此推知,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六经病的欲解时间,如“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以及论阳明病之“日晡所发潮热”等,是根据《内经》的理论提出来的。, http://www.100md.com(熊继柏 湖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