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514694
祛湿法漫谈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246期
     湿作为一种致病邪气,具有重浊黏腻性趋下、易阻气机易伤阳的特点,是诸多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赖以生存的内在基础,也是临床许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变过程的常见的原因。因此,祛湿也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关于祛湿,临床上从表述到运用都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甚至不正确之处,兹就此加以梳理。

    湿之致病与表现形式

    湿的来源有外、内之分。外湿为自外而来,多因于气候潮湿,或居处卑湿,或淋雨涉水,或汗出沾衣,在湿气弥漫或浸渍的情况下,侵扰人体而发病。在这一过程中,湿邪致病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存在着机体正气的相对或绝对不足,且多呈现为复合状态,即与其他邪气相合致病,常见有风湿、寒湿、湿热、暑湿、风寒湿、风湿热等组合方式,临床可导致感冒、泄痢、黄疸、痹证、湿温等病证。

    内湿为自内而生,每因先天脾胃不足,或它病致脾胃亏虚,或过食肥甘,或恣啖酒酪,一者脾气虚弱则运化无力,二者脾荷过重而难以履职,这样就使水湿无法尽排,留存体内。这一过程说明,内湿是绝对与相对脾虚的病理产物。内湿产生后,又因于脏腑的寒热不同而呈现寒湿及湿热两种状态,并常留居于中、下二焦,可散见于胃痛、泄痢、腹痛、胁痛、黄疸、臌胀、淋浊、带下等病证中。

    受内环境的影响,内湿在形态上还可发生从无形到有形的改变,如凝而成痰,留而成饮,聚而成水。而这几种病理产物在其形成之初,都具有湿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痰湿、水湿等,而一旦形成则又有各自的致病特点,如痰可随气机升降而无处不到,致病具有广泛性与复杂性,可致咳嗽、哮病、喘证、胸痹、痫病、头痛、眩晕、中风等;饮往往以阳虚为病理基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