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信息
编号:12862251
非黑即白,人不成熟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11日 生命时报
     武警特警学院心理教研室 余淑君

    孩子和大人看电影时,常会问:“爸爸妈妈,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得到一个“正确”答案,就心满意足了。在孩子单纯的心灵中,世界是非黑即白的:好人就可以信任,坏人就要提防和远离,不存在既好又坏的人。

    小孩如此看待世界是出于生理和心理限制,如果一个成年人还抱着这种是非观,就稍显不成熟了。“非黑即白”的特点是用“绝对二分法”来看待一切人与事,要么好、要么坏,要么对、要么错,要么爱、要么恨……这种简单机械的思维方式容易造成极端、对立和冲突。

    “非黑即白”的性格与成长过程密切相关。孩子由最初的单纯懵懂,能够分辨出好与坏、黑与白,随着人生经历的丰富,大脑和心智进一步成熟,他们逐渐看到事物更丰富的层次,并学会接纳、包容生活的复杂性。而有一些人成长过程中这个发展阶段缺失了。比如有人生活在家人的溺爱中,过于随心所欲,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于是没有机会经历真实世界里必然会面临的挫折、失望、不如意。有的人则由于父母家人过度严苛,在狭窄刻板的环境中长大,没有看到一个完整、丰富的世界,也没有机会理解和接纳世界好坏参半、有犯错也有原谅、有宽容也有妥协。因此,这些人虽然长大,却不够成熟,对事对人仍然停留在童年时代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中。

    要改变这种思维方式,最主要的是训练自己对“中间地带”的容忍:容忍在完美和糟糕之间还有“优秀”、“良好”、“过得去”;容忍好友和敌人之间还有“点头之交”、“陌路人”;容忍我们和身边的人可以犯错误、不够完美;容忍周围的人也有他们自己的生命选择、看法和观点……当我们能接纳、感受生命中的更多东西,对世界开放并抱有好奇心时,心灵就变得更加丰富,心胸变得更加宽广,就可以慢慢摆脱“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以更成熟的态度来面对人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