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883278
方回春堂膏方传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504期
     精心处方,对症下药,煎煮取汁,浓缩成膏。一料膏方凝结了中医人的神思妙想,倾注了大众对健康的期盼。本文以《本草中国》中方回春堂俞柏堂老药工收徒传授熬膏技术为引子,讲述中医膏方知识,介绍家庭熬膏的简易做法,以及医院、医馆熬膏的规范技艺,让中医传统的熬膏技术薪火相传,造福民众。

    中医的师徒传承,使得经典古方、制作技艺薪火相传。在大型中医药文化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国》中,杭州方回春堂的俞柏堂老药工,为了传授膏方制作技术,对小师傅程东进行了严格的考验。因为“熬膏是一场脑力与耐力的博弈,既需要谋篇布局,也得要步步为营,在简单的膏方背后,都凝聚着深思熟虑的匠心”。

    膏方的传承

    俞柏堂传授的“熬膏”技艺,是一种中药内服膏方的加工方法。膏方由中医师根据服用者的不同体质和病证处方用药,然后由药剂师配方熬制,做成膏的形状,供大众祛病保健。

, http://www.100md.com     一料膏方相当于20~30剂普通中药的剂量,用药少则数味,多则数十味,多种治法同用,多方组合,兼顾主次,一次制作可供较长时间服用,能适应复杂的病症及不同体质的调治需要。

    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论》中即有膏方记载,到了唐代,在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提及的膏方组成、制作已经与现代的相差无几了。古方琼玉膏、集龄膏、龟鹿二仙膏被广泛地应用于祛病保健,惠及今人。

    辨证论治,因人制宜,因时制宜,调和血气,平秘阴阳,祛病保健,膏方完全能实践中医治病的真谛。秦伯未说,膏方并非是单纯的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叶熙春说,临床应用膏方,非单纯于补益,对虚实夹杂,病后失调,或痼疾顽症,如劳损、痰饮、咯血、胃脘痛、遗精、滑精、痿证、痹证、关格、疮毒,以及月经不调、不孕症、产后病、崩漏、带下等,均能恰当地于滋补之中寓以祛邪调理,而获良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膏方宝典》一书,介绍了应对亚健康、安养心神、提高性功能、抗衰延年、美容保健的膏方,还涉及妇儿疾病、内科疾病、风湿及骨关节疾病、肿瘤等近60种症证的调治膏方。
, 百拇医药
    熬膏的乐趣

    82岁的赵老,眼不花,耳不聋,血压不高,身体硬朗,他把自己的健康都归功于每年坚持服用膏方。他从1962年开始,一到冬天就会买红参、阿胶、龟板胶各半斤,再让名医开个处方,配上几剂中药,自己动手煎药、熬膏,吃上两三个月,一吃就坚持了40多年。

    怎样让膏方发挥最好的效果,熬制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过去,江浙地区许多家庭都有家中熬制膏方的习惯,我自己也有熬膏的经历。

    首先是对证配好中药,让医馆代煎好;再把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加黄酒浸上一夜;另将核桃肉、黑芝麻用淡盐水炒一下,同时准备好枸杞子、冰糖。熬膏时,把一包包的药液倒入锅中,煮沸后改用小火浓缩,再把经酒浸过、已经烊化的胶倒入,同时放核桃肉、黑芝麻,用小火煎煮,边煮边用竹片搅动,使药汁浓缩、不粘锅;直至交融成浆后,放入枸杞子、冰糖收膏。膏愈熬愈浓,气味会变得香甜诱人,那时女儿还小,每逢我熬膏时都会凑上来喊着要吃膏!
, 百拇医药
    传统膏方琼玉膏,用药虽仅人参、生地黄、茯苓和蜂蜜4味,但熬制要求十分严格:需要将人参、茯苓研成细粉,蜂蜜用生绢滤过;生地黄捣取自然汁,捣时不得用铁器。准备妥当后,把地黄汁同蜜熬煮,再调入高丽参、茯苓粉,和合成膏。

    熬膏的规范

    熬膏是有特殊要求和技术窍门的,先煎后下,煎煮时间,投料步骤,收膏用火,都是大有讲究。现在家庭熬膏日益减少,大多交给医院、医馆代劳了。

    熬膏的场地,要考虑浸泡、浸煮、浓缩、收膏等要求,需要宽敞洁净,要有煎煮用具,温控设备。

    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次数、煎煮时间,都影响到中药有效成分的析出,需要认真对待。如枫斗,一般人认为先煎30分钟即可,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有效的做法是,先打成粉末,最加水煮上四五个小时,只有这样才能使药效得到发挥。
, 百拇医药
    煎药要求煎煮两次,也有煎三次的,然后合并药汁浓缩。《中国药典》对龟鹿二仙胶的煎煮要求:先是龟甲水煎煮3次,每次24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静置;鹿角制成6~10厘米的段,漂泡至水清,加水煎煮3次,第1、2次各30小时,第三次20小时,煎液滤过后合并,静置;党参、枸杞子加水煎煮3次,第一、二次各2小时,第3次1.5小时,再将煎液过滤,合并静置,然后合并三种滤液,进行浓缩,加糖处理。

    药液浓缩前,要过滤处理,选择24~40目不锈钢筛滤过,静置沉淀,取清液进行浓缩。浓缩时,把过滤药液放药锅中,加入经特殊处理的细料,一起加热至沸腾,改用文火,加入胶类药、酒、糖及蜂蜜等,不断搅拌,至药汁“挂旗”或“滴水成珠”时加入细粉,充分搅匀后熄火起锅。

    火候掌握上,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即文火,保持煎液沸腾状态,并不时搅拌,防止底部结块、焦化,同时不断用网捞去或撇去浮沫,作不溶物检查,在符合规定后再加入药材细粉,熬成膏滋,乘热倒入事先经清洗并消毒过的容器中,放凉,待完全冷却至室温后,再行封盖冷藏。

    精心处方,对症下药,煎煮取汁,浓缩成膏。一料膏方凝结了中医人的神思妙想,倾注了大众对健康的期盼。全国各地医馆,每天都会有前来开膏方的客人,旺季时一天就会开出上百料的膏方,这对拟方熬膏来说确实是一种考验!好在有俞柏堂们的担纲,程东们的出师,使得中医膏方薪火相传,造福民众。(施仁潮), 百拇医药(施仁潮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