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881122
实施人才强院 助推跨越发展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纪实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561期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原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产业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大力实施“三名”(名医、名科、名院)战略,不断加大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激励、人才评价力度,真正做到了“以机制激励人,以文化塑造人,以感情温暖人,以事业凝聚人”,一大批业务尖子脱颖而出,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重视创新人才发展理念

    医院未来的发展如何,是否有能力在竞争中领先,关键在人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长杨思进等领导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人才特色优势,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新型人才,促进了医院事业跨越发展。

    领导重视,健全人才工作机制。近年来,医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明确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同时,医院健全了人才管理工作制度,如《外出参会及进修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管理及奖励暂行办法》等,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才管理工作健康顺利开展。 医院还在2011年成立了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由医院院长亲自分管,由专门机构部门负责各类外出进修学习、院内培训等各类人才培训活动。
, 百拇医药
    理念引领,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杨思进常说,“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纵然自己有三头六臂和悬壶济世的雄心壮志,救治病人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学科的发展,仅靠几个出类拔萃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靠团队的力量”。“让每人成才,让团队优秀,让科室出色,让医院驰名”,这是杨思进院长对人才建设和培养坚持的目标。言必行,行必果。人才培养年、人才引进年、人才激励年、人才评价年……一个个举措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次第实施。为培养合格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治技术水平,医院在“无人才无企业、无专家无医院、无名医无名院”和“把医院办成一所学校”理念指导下,采取“批量引进、批量培养、个体化评估”的具体措施,全方位加大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和评价力度。

    多举措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才梯队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根本,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采取“批量引进、批量培养、个体化评估”的具体措施,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及评估力度。
, 百拇医药
    筑巢引凤,千方百计引进人才。近年来,医院先后从外单位、知名高校等引进了高级职称专家、医学博士、名中医30余人。同时医院还返聘了部分优秀专业人才。此外,医院还聘请了香港中文大学蓝辉耀教授为学术院长,聘请几十余名专家为医院客座教授,通过国际和国内顶尖学术专家的传帮带,不断提高了医院人才素养,进一步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这些人才的成功引进,孵化和催生了一批新的优势专科,医院社会效益不断增强。

    要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要知人善用,管理好人才,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使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在人才引进的基础上,医院严把人员进口关,近年来选录毕业生为硕士及以上学历,从源头上为医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医院注重根据各类人才的特长和特点,把合适的人才放到最适宜的岗位上,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的价值。

    蓄水养鱼,全方位培育人才。在积极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也十分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着力培养医院临床、行政、后勤等方面的骨干人才。医院鼓励员工外出进修、出国留学及参加各类国家级及省级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培训班,近5年来医院先后派出2000余人次外出进修学习和参加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派出70余人次出国进修及学习。同时,为了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医院先后选送干部500余人次参加清华大学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和北京大学、四川大学EMBA培训班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管理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医院的科学管理。“一人学习、百人受益”,杨思进要求外出进修学习的人员, 学习归来要在院周会、科务会、朝会上进行汇报交流,让更多的员工获得新的信息资源,让更多的员工分享最新的学术技术成果。
, 百拇医药
    医院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院讲学,了解最新发展前沿,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继续教育活动,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肿瘤中医规范化治疗培训班”“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心脑血管病专委会2015年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级和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省市中医药学会学术会议或培训班150余场次,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医院重视院内培训,积极探索“集体带、带集体”的传承新模式,注重医院及科室内部学习培训,先后开展了“研究生论坛”“三基三严”培训、《四部经典》培训、“西学中”培训班、规范化培训、员工素质教育培训等。医院还积极参与全国和省级名老中医学术技术经验继承工作和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师承工作由分管院长亲自抓,多个部门齐协作,日常事务专人管,从技术、财力、物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突破“壁垒”,多措并举激励人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长杨思进等党政领导深知:医院管理者必须积极主动地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打造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建立健全一套激励人才的机制制度,才能更广泛地吸引人才,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为医院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不断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在“淡化身份、强化业绩、注重创新”理念指导下,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激励措施,比如:给予人才科研启动基金、学科发展奖励基金、重大项目奖励基金、质量控制奖励基金,并对开展新项目新技术的科室和个人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倾斜;每年还表彰奖励优秀员工、优秀团队,鼓励后进变先进,鼓励先进变精英;在分配上着重体现职务薪、绩效薪、技能薪,不仅激励个人成长,更注重培养优秀团队,要求长板不一定最长,但一定不能有短板。
, 百拇医药
    一个医院犹如一个家庭,作为管理者如果将员工视作家人来关心,自然能从心底上留住人才。在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医院注重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激励、环境上优化,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保证优秀人才成长快、留得住、用得好。一方面,医院积极开展“五必谈”工作,即:新进员工必谈,员工家庭变故必谈,员工犯错必谈,员工思想波动必谈,员工岗位变动必谈,让员工真正感受“家的温馨”。此外,医院开展了 “婚、育、寿”慰问活动。如:给员工送生日蛋糕和贺卡,给结婚、生子员工送写着祝福话语的“红包”,给住院职工自费部分医院优惠10%。医院还专门开辟了“党建活动室、科室文化室、职工小家”三位一体的活动室,并定期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丰富了员工生活;建立了医院健身中心,免费为员工提供健身场所。

    人才强院助推医院发展

    “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经过多年的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名医团队已成规模,名科集群初步形成,医院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http://www.100md.com
    杏林春晖,名医团队已成规模。通过这几年的建设与发展,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目前拥有在职职工18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200余人,硕博士240余人,博士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8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国家级及四川省师承导师18人,四川省名中医1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3人,四川省拔尖中医师11人,四川省及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0余人,泸州市首届十大名中医5人,国家级、省级学术专委会委员以上专家数100余人次。这些人才的成长既保障了医院的医疗技术发展,又为医院新一批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医院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专科建设,名科集群初步形成。随着医院人才队伍的建设,医院专科建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目前,医院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脑病科、肾病科,有国家级重点专科——耳鼻咽喉科,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科及培育项目——脑病科、肝病科、肾病科和重症医学科,有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治未病中心、护理学、临床药学,有四川省重点专科——耳鼻咽喉科、心脑病科、脾胃病科、肝胆病科、肾病科、骨伤科、肺病科、皮肤科、肛肠科,有四川省重点建设专科——儿科、妇产科、肿瘤科和一批院级重点专科。
, http://www.100md.com
    人才强院,医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人才强院战略的指导下,医院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医院近年来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认证,先后获得了“全国重点建设中医医院”“中国百强品牌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冬病夏治先进单位”“全国省级综合性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工作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创新单位”“全国中医电子病历示范单位”“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泸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共9次荣获“泸州市110社会服务应急联动一等奖”等殊荣。

    “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于人。”“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加强新时期人才队伍建设,既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人才强院”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医院事业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将继续通过积极引进、强化培养、不断激励等途径,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推动医院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汪建英 谢艳玲),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