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99224
夏末秋初防秋燥
http://www.100md.com 2017年8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739期
     处暑过后,秋意越来越浓,很多人可能会出现干咳,皮肤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敏感、干燥。尽管气温还很高,夏天还在线,“秋老虎”尚且发威,其实,气候已经发生了变化,节气的更迭,已经无声无息地进行。因此,即使气温继续居高不下,大家也要应时而动,及时调整自己的饮食起居,以防秋燥乘虚而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载:“秋冬养阴。”意思是说,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秋天睡眠要规律

    秋三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古人用刑常喜欢安排在秋后,即“秋后问斩”,意思即求秋气之肃杀。由于秋气肃杀,中医又把秋天叫“秋刑”。所谓的“秋刑”,即是指秋天肃杀之气对万物的摧折。经历了一个春天和夏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