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8.06.08
编号:74471
“自找苦吃”,没必要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8日 生命时报 2018.06.08
     “自找苦吃”,没必要

    美国认证正面管教讲师 卢丹丹

    常听人感叹,现在的孩子太安逸了,不知道生活艰辛,吃些苦才能懂得珍惜与感恩。不少家长都认同此观点,但我认为,家长们不妨先问问自己,让孩子吃苦的目的何在?因为有些苦有利孩子成长,有些苦却意义不大,甚至会对孩子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实在没有必要。

    有些家长为了磨炼孩子的意志,简单粗暴地“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比如让孩子每天走几公里路上学。在我看来,这样不仅不能让孩子理解“坚持不懈、不畏困难”的含义,还可能会让敏感的孩子产生不安全感。

    还有些家长一味跟孩子强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恨不得让孩子“头悬梁,锥刺股”地勤奋学习,却不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孩子陷入低质量的勤奋中。这样的苦,不会让孩子学习进步,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导致他学习兴趣丧失。

    哪些“苦”对孩子有益且必须要吃?我认为是在成长过程中,给予孩子信任和机会,放手让他们尝试,在吃苦与犯错中积累经验。但是,放手不是“大撒把”,家长应该逐渐放手,从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件小事做起。这对孩子来说,自然不如被家长大包大揽舒服,但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正是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吃这样的“苦”才有意义。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吃苦的机会,家长不必刻意制造苦难。因为很多时候,苦难本身没有意义,经历苦难后的思考,才会让“苦”开出花来。 通过“吃苦”,孩子知道他不能轻而易举地得到一样东西,需要鼓起勇气,克服困难,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身体和意志,也能让他学会感恩与珍惜。这也是让孩子吃苦的目的,因为终有一天,孩子要独自面对世界,需要在“吃苦”与“犯错”中学习和成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