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古代名人 > 叶天士
编号:13259188
叶天士“外饮治脾 内饮治肾”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910期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出身医学世家,幼承庭训,广拜名师,继承前人学术经验,遍采众家之长,师古而不泥,创立新说,别开法门。《临证指南医案》为叶天士门人华岫云搜集叶氏临证医案加以分类整理编撰而成,是一部反映叶氏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关键著作。“外饮治脾,内饮治肾”学说系叶天士基于张仲景治饮组方的立法经验,根据饮邪病理特点,结合脏腑辨证理论而提出的,在痰饮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临证指南医案》中多次提及这一学说,并以此指导痰饮病的诊疗。

    理论渊源

    “外饮治脾,内饮治肾”说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载:“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言简意赅,在“病痰饮当以温药和之”的前提下,提出了两首治疗饮病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和肾气丸。叶天士从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的方证处着眼,提出“仲景有要言不烦曰,饮邪必用温药和之。更分外饮治脾,内饮治肾。不读圣经,焉知此理”,明确提出“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的学说,并以此指导饮邪的诊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