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8.07.31
编号:73476
家庭医生,有名无人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31日 生命时报 2018.07.31
     受访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系主任鲍勇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助理王岳

    本报记者单祺雯

    “到2020年,让每个家庭拥有1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是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设立的目标。当前,我国医疗面临人口老龄化、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为满足人们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2016年,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运而生。然而,近日北京读者郑女士向《生命时报》反映,有问题想咨询家庭医生,却始终联系不上。

    服务跟不上

    郑女士说,她家宝宝6个多月了,到了接种肺炎疫苗第三针的时候,可这两天却起了湿疹和荨麻疹,不知道这种情况是否影响疫苗注射。天太热了,她不想折腾孩子白跑一趟,便希望咨询家庭医生的建议,可电话打了好几天,始终打不通,最后不得不跑去社区医院问。
, http://www.100md.com
    记者走访中,签约家庭医生的邢先生也是一肚子抱怨。他说,去年到社区医院看病时,医生给了一张签约家庭医生的单子,让他签字并留下手机号。有一次,邢先生有点咳嗽,想问家庭医生该吃什么药,可服务单上的咨询热线一直都打不通。邢先生的家人补充说:“其实也可以理解。我看新闻里说,一位家庭医生平均要服务上千户家庭,怎么管得过来?!”

    在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社区医院排队开药的张大爷告诉记者,由于患有高血压,时常要到社区医院开药,签约家庭医生后,曾接到过两次随访电话,不过没享受过上门服务,比如测量血压、指导用药等,与期望差距较大。走访中,记者发现,除了服务缺位,人们普遍对家庭医生的诊疗水平抱着怀疑态度。

    在国际上,家庭医生并非新鲜事物,已发展得很成熟。以英国为例,居民看病首选家庭医生,只有在家庭医生认为病情严重、有必要转诊的情况下,患者才能到上级医院就诊。在美国,80%~90%的居民健康问题都能在家庭医生的治疗下得到解决。日前,刊登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拥有一位初级保健医生,能显著降低患病和死亡风险,有助维护健康。
, http://www.100md.com
    目前,我国家庭医生多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担任,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除了要帮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负责医疗咨询、记录过往病史、评估目前状况,还要定期进行健康教育、上门探访。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告诉记者:“我们也知道大家对家庭医生有很多意见,可我们也承担着不少压力,工资很低,没有积极性。”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现实情况是,服务质量大打折扣,老百姓难以放心托付。

    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

    上海交通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系主任鲍勇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是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动资源下沉、落实分级诊疗的有效模式,这个大方针是正确的,之所以服务缺位,甚至举步维艰,归根结底是执行中出了问题。

    培养制度有短板。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家庭医生是按照“社区六位一体”模式培养的,工作范围包括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医疗只占其中的1/6。而国外的家庭医生是按临床医生标准培养的,相比之下,我国家庭医生更像是个“打杂的”,毫无优势可言。
, http://www.100md.com
    没有细化责任。家庭医生的签约条款大多是笼统的,没有细化责任,比如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作为医疗机构,签约不慎重、承诺很笼统,就不能很好地规避风险。简单地说,就是调子定得太高,做不到势必会被诟病。

    政府和公众期望过高。以上两个原因造成在老百姓眼中家庭医生就像“超人”和“全能选手”,理应做得面面俱到,能在需要时挺身而出,但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真的很难做到。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助理王岳也说,家庭医生服务具体应该怎么做,国内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目前的家庭医生制度,更多的是政府主导、在行政指令下“强迫”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导致医疗机构缺乏主动性。另外,服务跟不上的关键原因是缺乏对家庭医生服务质量的评估和奖惩措施。

    减负和奖惩机制要跟上

    王岳表示,从今年开始,国家卫健委要求针对医疗机构进行第三方患者满意度评价,在家庭医生领域也应增加患者满意度调查,允许患者自由地选择家庭医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制约机制。

    王岳说,在家庭医生的全程管理中,目前仍是偏重诊断和治疗,建议医疗机构适应新形势变化,加强预防和康复工作,逐步把目前以治疗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向以预防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转变,促使家庭医生真的走进一个个家庭,帮助老百姓预防疾病。不过,鲍勇认为,改善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减负”是第一要务,目前的保健、预防、健康宣讲等工作,最好就别让家庭医生做了,真正的家庭医生就该以医疗为主。

    王岳说,主管部门应对提供不同服务量的家庭医生给予不同的激励,尽可能让他们获得合理、体面的收入,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