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59012
抗战时期延安的中医药是这样的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922期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里,笔者作为中医药工作者和党史研究者,回顾了抗战时期延安的中医药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由于地处陕北山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不发达,社会动荡等原因,流行疾病时有发生,死亡率极高。那时西药奇缺且价格昂贵,老百姓大多无钱治病,“小病养,大病抗,重病等着见阎王”成为当时的普遍现象。在缺医少药的陕北,中医成为维系群众生命安全的主要保障。

    破除对中医的偏见 为中医发展扫清障碍

    中医药主要以传统师承或院校教育方式得以传承。1922年北洋军阀在颁布实施教育方案时,就曾将中医药学排斥在正规教育之外。国民政府在1929年以“国医在科学上无根据”为由,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的方针,不允许兴办中医教育,中医也没有从医资质。

    随着西医的传入,传统中医药学更是受到了严峻挑战。陕甘宁边区也受这一大环境的影响,部分人对中医药开始产生偏见。在城镇,医院里没有中医,而农村的中医良莠不齐,部分中医在给人治病时也会用一些法术或巫术来给病人治病。

    陕甘宁边区政权建立后,中医被作为可以团结、帮助、改造的传统医疗队伍,它是一种“旧形式”,但可以再利用。毛泽东说:“看不起中医是不对的,把中医说得都好、太好,也是错误的。”因此,对中医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识,批判地接受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遗产,并将其一切积极因素保存和发扬光大。

    成立各种研究机构 发展中医药事业

    为发展边区的中医药事业,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了多种形式的中医药研究机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