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468020
吴以岭:气络学说及其应用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971期
气论哲学,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气络学说的核心理论,承制调平,气络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相关性,气络病变临床表现与辨证,气络病变病理机制
     承制调平是中医学基于阴阳五行学说对生命运动自稳平衡机制、病理损伤状态下的代偿性调节与疾病治疗及其治疗效应的高度概括,在哲学层面体现了中医的生命观、疾病观、治疗观、预后观。

    气络学说指导神经肌肉类疾病防治,提出“奇经亏虚、真元颓废、络气虚滞”的病机新观点和“奇经论治、五脏分证、三焦分治”的辨证论治方法来诊治运动神经元疾病、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症。

    气的双重属性即哲学之气和医学之气,而气的功能实现形式为气络。系统构建气络学说要研究气络病变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类型、辨证治疗和用药。明代张景岳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说,这是指广义上的气络病变,而气络学说的研究重点在探讨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疾病防治研究。

    气论哲学——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

    “气”最早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后来被中医学所运用。气络论是从三个层面来讨论“气”,即哲学之气,医学之气,和气的功能实现形式——气络。

    气论哲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核心内涵。爱因斯坦曾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中华古代哲学思想核心是气一元论,用气的变化可以解释社会、人文、气候、自然等广泛领域的变化规律,而气论哲学向医学领域的延伸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中医学是气论哲学指导下的医学理论体系,气与阴阳五行是气论哲学的核心思想。

    哲学之气的内涵是哲学属性,具有高包容性、高适用性、高普遍性,认为无所不在的气是一种哲学的概念。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言:“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体现了气与阴阳、五行的关系。《庄子·知北游》中的“通天下一气耳” 体现了气一元论的本原论。《吕氏春秋·季春纪》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体现出形气转化的恒动论。

    医学之气是指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清代何梦瑶《医碥》曰:“名虽有三,气本无二。” 气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基于功能和循环部位的不同分成多种。元气是生命起源、生命动力,诸气之本、脑神督络;宗气,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斡旋全身之气机;卫气可防御卫护、监视自稳,充皮肤、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营气可泌其津液,化以为血和调营周,助血循行渗灌濡养,津血互换。气在经脉中为经气,经气入络为络气,络气入脏腑则为该脏腑之气。《素问·离合真邪论》言:“真气者,经气也”。脏腑之气指的是五脏六腑之气。而气络承载了诸气。

    气在经中运行是一个线性流注状态,但是进入络后运行方式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气的功能实现形式是气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7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