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8.11.30
编号:76894
“带孙费”之争伤了孩子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30日 生命时报 2018.11.30
     近日,山东淄博一对老人将儿子儿媳告上法庭,索要“带孙费”。报道称,自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孙女一直由两位老人抚养,儿子儿媳未恰当履行抚养义务。最终,根据法律规定、结合被抚养人实际需求和当地生活水平,法院判决子女支付老人2600元抚养费。

    因“带孙费”导致父母与子女对簿公堂的事例虽然极端,却也并非个别。“带孙费”之争,舆论关注更多的是法庭上的双方,却忽视了受伤害最大的未成年孩子。再次面对胜诉的爷爷奶奶,尴尬恐怕在所难免。而即便回到了父母身边,无暇顾及与生活窘迫可能仍是其无法回避的选择。

    “带孙费”话题每每引发社会关注,折射出的是“隔代抚养”现象的普遍与无奈。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2岁半以下的儿童中,主要由祖辈照顾的比例达到60%~70%,3岁以上占40%。老人成为带孩子的“主力军”,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老人乐享天伦的情感需求,也有子女工作忙、无暇照顾的现实压力。不过,正如有网友所言,“父母帮子女带孩子,带了是情分,不带是本分。”

    “隔代抚养”,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年轻父母的带娃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老人含饴弄孙的乐趣。只是,其弊端也同样明显。一方面,许多老人退休后继续“上岗”,成了儿女和孙辈的“保姆”,不仅要出力还要出钱。面对这样的“变相啃老”和“亲情绑架”,老人未必会有多少天伦之乐,辛苦劳累却是一大把。另一方面,老人对孙辈的疼爱毋庸置疑,只是由于老人育儿观念陈旧以及知识更新不及时,其好心有时也未必会做成好事。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孩子的成长成才,“隔代亲”终究不能代替父母的爱和教育。

    缓解“隔代抚养”的现实难题,需要年轻父母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不论工作多忙,尽可能地多陪陪孩子。退一步讲,如果真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人带,那就更要尊重老人,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有老人帮忙带娃是值得庆幸的事,给老人些费用补偿理所应当。当然,补偿未必就以“抚养费”的名义,也未必就是金钱的形式。而且,老人也未必会真要子女的钱,他们更需要的,其实是一份心意。▲, 百拇医药(田 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