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4.16
编号:78025
糖友不觉饿 原因有四个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6日 生命时报 2019.04.16
     糖友不觉饿

    原因有四个

    病情控制、胃轻瘫、药物反应等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分泌肾病内科

    副主任医师 蒲丹岚

    张大妈患糖尿病十多年,以前总觉得饿,喜欢不停找零食吃,但最近一段时间张大妈突然觉得不饿了。她以为是自己血糖控制得好,但体重却渐渐下降,人也逐渐消瘦,开始打嗝、恶心,所以她赶紧就医。

    糖尿病患者不觉得饿,有几种情况,其中一种是血糖得到了控制。我们人体中的胰岛素像是葡萄糖的搬运工,将葡萄糖从血液中搬运至细胞里,产生能量。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缺乏,导致血液中血糖浓度升高,而细胞内又缺乏葡萄糖供能,因此人体出于自我保护需要大量分解自身的蛋白质和脂肪来产生能量,因此患者会出现老饿的情况。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在胰岛素缺乏的情况下,食物的摄入只是增加了血糖的浓度,而没有增加能参与供应能量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肪的分解仍然持续存在,饥饿感无法缓解。此外患者还伴有体重下降,只有补充胰岛素或使用降糖药,才能改观。

    糖友感觉不饿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药物的副作用。其中以GLP-1受体激动剂最典型,这类药物能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抑制食欲,减少胃肠道蠕动,增加饱腹感。对于糖友,不饿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对于肥胖患者,减少饥饿感和食物摄入不仅能降糖,还能减肥,减少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但对于本身体型消瘦者,增加饱腹感、减少胃肠蠕动可能引起便秘、营养不良,甚至情绪障碍。当然, 临床上并不只有这一种药物会引起胃肠道反应,所以糖友在用药时,要关注副作用,及时咨询医生。

    像张大妈这样患病多年,血糖长期控制不佳,但饥饿感消失者,要当心是胃轻瘫作祟。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高血糖会抑制胃运动和胃排空,同时损害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病变常波及消化道,引起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烧心、吞咽困难、腹泻、便秘等不适。同时糖尿病还会引起如胃动素、胃泌素、胰肽素等分泌量变化,这些都会影响胃动力和胃排空。

    此外,还有部分糖友由于担心血糖过高,因而过度控制饮食,进食较少。一般当人开始吃第一口食物时,就已刺激胃分泌胃酸,准备分解食物。但由于进入胃的食物少,而胃酸过多,就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同时胃对机体的摄食是有记忆功能的,如果这样的摄食模式持续一段时间,那么胃调节分泌胃酸的量会越来越少,胃肠道的蠕动也会随之下降,继而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从而感受不到饥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