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更多评论
编号:13782493
为什么这些人敢无法无天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0日 生命时报 2019.05.10
     近日,某地医院发生医患矛盾,有患者在医生正常工作期间,多次闯入诊室要求立即得到诊治,被拒绝后与医生大打出手。一味任性的还有驾驶员胡某,其在学生放学时间经过学校,不顾阻拦执意开车,甚至顶着几名小学生强行前进,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已被行政拘留。

    规矩明明已划定方圆,可仍有人漠视秩序,强行“出线”,生活中,如此“胡为”仍在上演。高铁上,有乘客把脚放在小桌板上,被其他旅客劝阻后破口大骂;地铁上,有人将吃剩的食物随意丢弃,听到斥责还振振有词;公园里,有游客为采摘野菜,把蒲公英整根拔掉,弄得土坑遍地、一片狼藉……这样的场景引人深思:为什么规则会被无视?

    事实上,这种粗枝大叶的“无心之失”破坏的是公共秩序,影响的是他人的生活。如果说“不知而犯”尚有解释的空间,那“明知故犯”则完全是对规则的漠视,甚至轻视。有人利字当头,守不守规矩全看对自己有没有利,能得好处就遵守,妨碍自己就破坏;有人念起“巧字经”,认为守规则、讲秩序是傻、是愚,敢挑战规则才是精、是明,是有本事、有胆识。以如此态度对待规则,只能引发矛盾冲突,带偏社会风气。这样的心理预期不打掉,将直接降低规则在公众心目中的权威性,再加上“法不责众”的侥幸期许,践踏道德底线,无视行业规则的言行必定层出不穷,伤害整个社会的文明认同。

    规则意识,是社会进步的“枕木”,是现代秩序的“地基”。在规则面前,任何一位公民都该心怀敬畏,主动涵养遵法守则的自觉自律。尤其要适应现代社会多场景的公共生活,积极增进文明意识,提高道德实践能力。社会舆论也要及时跟进,不断强化公德熏陶,促进文明之风照拂人心。

    此外,还必须提高不守规则的“代价”。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时代,任性者被发现的几率大大增加,不妨设计曝光平台,让其承受来自舆论的谴责和压力。同时,要依赖于制度建设,通过强制手段引导。一方面,越界者必受罚,无论在司法实践中增加法律的惩处力度,还是在信用体系建设中提升黑名单制度的震慑威力,目的都是让规则长出牙齿,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人的行为,倒逼规则意识形成。另一方面,自守者受尊重,守规则的意识要深入人心,正面的示范效应必不可少,要加大宣传力度,传播正面典型,通过教育的方式在每个人心中播下规则的种子,才能让自觉遵守规则融入人们的血液。▲, http://www.100md.com(商 \u65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