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编号:13783271
我国心脑血管病“一升一降”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24日 生命时报 2019.05.24
     我国心脑血管病“一升一降”

    受访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科教部副主任、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室主任 李镒冲

    本报记者 张筱悦

    不久前,中国疾控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的研究者,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心脏病学》上联合发表文章,介绍了我国心脑血管疾病负担研究的最新结果。文章指出,过去20多年间,我国在控制心脑血管疾病负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幅度达28.7%,但与此同时,年龄标化发病率仍在增加,增幅为14.7%。

    该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科教部副主任、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室主任李镒冲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死亡率和发病率显现出“一降一升”的反差,其实是正常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

    1.不良生活习惯蔓延,致使发病率升高。心脑血管疾病很大程度上受到生活方式的影响。虽然目前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但促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生活方式却广泛存在,比如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高脂饮食、久坐不动等,这些导致了发病率居高不下。

    2.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患者生存期延长。如今的医疗技术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药物研发,还是新技术应用都得到了长足进展,治疗规范性和医疗质量也大幅提升。许多从前的不治之症得到有效控制,延长了患者寿命。因此,虽然发病率仍很高,但多是“病不致死”,死亡率大幅下降。

    3.医疗可及性增加,更多患者可获得合理治疗。我国医疗救治体系及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得心血管疾病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得到普遍提升。过去主要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偏远地区或基层患者很难获得合理规范的治疗。如今虽然医疗水平在地区间仍有差异,但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再加上交通便利和异地医保结算的逐渐普及,更多患者得到合理救治,患者死亡率自然出现下降。

    4.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病。绝大部分慢性病都无法根治,需要长期服药,带病生存。随着人口寿命的不断延长,这些患者的数量不断累积,于是呈现出发病率和死亡率“一升一降”的现象。

    李镒冲说,上述变化是我国控制心脑血管疾病过程中的必然阶段,总体上算是好的趋势,因为减少死亡本就是疾病控制最基本的目标。他认为,目前我国面临的挑战在于,地区间医疗水平和疾病负担的差异逐渐增大,可能影响未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总体控制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预防工作仍是重点,引导人群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达到降低发病率的目的。同时,40岁以上人群要保证每年进行常规体检,做到疾病的早诊早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