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468651
传承创新心血管病治法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161期
    

    简介:史大卓,男,1960年3月出生,山东菏泽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级重大课题1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项,获国家专利8项,美国专利1项,主编20余部专著,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其中SCI收录90余篇。

    史大卓认为中医治病之道贵在明脏腑生理病理特点,谙阴阳气血生化之机,熟药物七情和合之性,用自然药物的阴阳属性调整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从者逆治,逆者从治,燮理阴阳,以平为期。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医学生理、病理及药理研究的成果,提高中医诊疗的针对性。临证实践中,史大卓也将这一思想运用于潜方用药当中,每获显著效果。

    学术思想

    以药物自然属性调整机体阴阳盛衰

    史大卓阅读大量中医古籍,推崇医家张仲景、李东垣、叶天士、王清任、张景岳、张锡纯等。在《内经》《伤寒杂病论》基础上,善于将李东垣补土升清、王清任的活血化瘀思想应用于心血管病的治疗中。史大卓在继承传统理论、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体会,倡导在脏腑辨证、气血辨证、六经辨证的同时,强调顺其脏腑特性、注重辨病位、病性、病势。临证明辨虚实,慎察阴阳,阴阳互根、互化,在用药时,不仅应用药物的功效,更善于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而调整疾病阴阳的盛衰,使之达到相对平衡、疾病向愈。史大卓强调在治疗疾病时要把握脏腑阴阳属性的两个方面,不可偏执一端。

    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拓展中医视野

    辨证论治以望、闻、问、切四诊为基础,但人的感官大多只能观察疾病的外在表象,医者只能通过推理演绎分析阐释疾病的内在变化,所谓“有诸内,必形诸于外”。史大卓倡导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发现的病理生理改变纳入中医辨证的范畴,即微观辨证,或称“病理辨证”“ 形态辨证”,以丰富和拓展中医诊察疾病的视野。微观辨证能使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病证状态下的病理生理变化,更清晰地认识疾病的内在规律,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医药干预,更客观地评价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史大卓将现代检查技术发现的血小板活化、聚集和血栓形成等纳入血瘀范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8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