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老年保健 > 信息04
编号:10122594
聊发少年狂(养生茶馆)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22日 《健康时报》 2002.08.22
     赵化南

    有一次,电视台记者采访一对年逾八旬的金婚夫妇,问为何能保持青春的活力?置身于布娃娃、小狗、小猫等玩具的童话世界里,手里握着一只绒布娃娃玩具的老妇人满头白霜,却精神矍铄,她爽朗地回答:“一个人只要保持一颗童心,就能永葆青春活力。”

    老年人保持一颗童心,不仅能沟通自己与儿童的感情,而且对自己活得轻松愉快,去掉暮气,以至返老还童都有很大的意义。一个人童心不老,他就会浑身充满朝气,生活充满快乐,就会有一个永远年轻的精神世界。

    有些人不但自己童心泯灭,老气横秋,而且十分努力地按自己的模式要求和改造孩子。总是要求孩子“少年老成”、“一本正经”、百依百顺,不允许孩子游戏、发问,更不能容忍孩子与大人有不同意见。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就要受到斥责和惩罚。

    鲁迅先生曾经提醒我们:“要学学孩子,孩子是可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他认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充分表现了鲁迅对儿童的理解和他那颗永不泯灭的童心。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大师、北宋时的大学者程颢写过一首七言绝句《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另一位宋代大名鼎鼎的诗人苏东坡也写过这样的诗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这些老夫子“偷闲学少年”、“聊发少年狂”,足见他们有着一颗童心。

    生命的衰老是无法抗拒的,而一个成熟的老人应该保持精神年轻,童心不老。而童心不老,就能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无形中延长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一个人如果老气横秋,老态龙钟,那就会未老先衰,病魔缠身。印度诗人泰戈尔有一句名言:“伟大的人物永远是小孩。死了,他把天真留给世界。”革命老前辈徐特立有一首诗:“世有老少年,也有少年老。不落时代后,年老才是宝。”

    如果我们能“偷闲学少年”、“聊发少年狂”,保持一颗童心,那我们就能让健康快乐的生命奏出多彩乐章,如秋菊之浓艳,秋日之灿烂,秋实之饱满,秋光之无限。这是最好的养生之道。(赵化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