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用药 > 信息
编号:10191756
无病用药 害处多多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83期
     许多家庭为了使孩子少得病,令孩子“小药”不离口,把某些中成药和西药视为“平安药”、“保健药”或“防病药”。这样做到底好不好呢?

    俗话说“凡药三分毒”。我们知道,药物均具有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两个方面,用药治病就是要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一般来说,常用药物毒副作用可能小一些,但绝对没有毒副作用的药几乎不存在。前些年,土霉素和四环素在我国儿童中广为应用。这两种药当时看毒副作用不大,但后来不少孩子牙齿黄染、损坏,成为今天较为多发的“四环素牙”,使不少人深受其苦。再如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药物,一般很少发生副作用。但是,患溃疡病的病人容易导致出血,3个月以下婴儿或衰弱老人服用容易导致虚脱;

    3岁以下小儿服用复方阿司匹林后可能发生过度兴奋,甚至诱发高烧抽搐。从这些简单例子可以看出,所谓常用药绝不是没有副作用。

    有人认为,中药和中成药没有毒副作用,有病没病常吃一些有益无害。其实,中药既然是药物就必然具有毒副作用,长期应用问题就更多。小孩服用妙灵丹、至宝锭等以朱砂为衣的中成药,引起类似急性汞中毒症状的病例已屡见不鲜;服羚翘解毒丸、牛黄解毒丸和云南白药等引起过敏的也屡有报道,其中有的甚至引起剥脱性皮炎和过敏性休克。
, 百拇医药
    此外,滥用中药补剂的现象更为普遍。有人认为人参“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人人适用”,因而广泛应用。一位家长为了让自己刚出生的儿子长命百岁,给他服用人参汤,结果孩子抽风、昏迷,后经医院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遗留下终生呆傻、瘫痪的后遗症。至于应用中药或中成药不当引起中毒的教训更为深刻。一位家长为患脐炎的新生儿服用了30粒六神丸,结果使孩子丧生。

    还有人认为,经常服用营养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好处。实际上,所谓营养药物应主要针对营养缺乏症或营养消耗增多等情况应用。在平时情况下为了增加营养而服用维生素等营养药物并无好处。相反,由于吃药这种不当刺激,可能影响精神、食欲和儿童的正常发育。同时这些药物虽然毒性较小,但长期大量或短期超量服用,照样会发生某些副作用或毒性反应。比如,维生素D可以预防婴幼儿佝偻病,但如果用量过大反会造成中毒,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出现一些其他的严重症状。同样,注射维生素B1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维生素K3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和高胆红素血症(黄疸)等。由此可见,儿童的生长发育应该通过合理营养、身体锻炼以及家庭护理去加强,不能指望通过药物达到强壮身体的目的。

    还有人以为经常注射丙种球蛋白就会增强孩子的抵抗力而少得疾病。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含有人体的多种抗体,但注射后所获得的抗体只能维持2~3周时间,只有在接触传染病后或患有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和其他的特殊情况下应用,才有好处。滥用药品不仅增加孩子的痛苦,造成浪费,同时还可能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如可以使乙型肝炎急性期病人延误病情,增加“O”型血孕妇发生胎儿“ABO”溶血的机会,婴儿经常使用会降低体内免疫球蛋白生成功能,而使免疫功能降低。

    总之,应用任何药物都要有明确的用药指征,我们提倡有病当用药的治疗,没病或不必要用药治疗的疾病就不应该用药。, 百拇医药(孙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