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速递 > 医药快讯
编号:10209261
中外医药快讯(2003.08.06)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93期
     《新科学家》载文称尿床与呼吸不畅有关

    尿床与呼吸似乎风马牛不相及,而最新一期《新科学家》杂志载文介绍说,科学家研究后发现,从某种程度上,呼吸问题确实对尿床有一定影响,而且解决尿床的方法可能非常简单。

    在瑞典和英国进行的两项小规模调查表明,尿床儿童口腔内上腭都比较狭窄。研究人员给这些孩子口腔内放置了一个类似“撑子”的牙科用具,以达到扩张上腭的目的。结果发现,两项调查中分别有70%和100%的儿童的尿床情况得到缓解。

    澳大利亚悉尼的牙医德里克·马奥尼正在准备再对100位尿床儿童进行调查,以验证上述结果。“如果马奥尼得到相同的结果,我们就可以说,人们应该非常严肃地考虑这个问题了,”《新科学家》报道说。

    该杂志介绍,科学家目前还不清楚呼吸问题到底如何引发小孩尿床。“其中一种解释是,睡眠中呼吸出现问题,会给身体腹部造成一定压力,刺激尿感。也有的解释说,呼吸问题会导致人体血氧浓度下降,影响尿液形成过程中的激素水平。”
, 百拇医药
    《新科学家》的文章还说:“(解决尿床问题)受益的不仅是儿童,有证据表明,有些成年人呼吸出现问题,比如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会尿床。”

    科学家发现炭疽避开人类免疫系统的方式

    科学家最近发现了炭疽病毒避开免疫系统的方式,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更有效地治疗这一传染病。

    树突状细胞构成了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病毒中三种有毒蛋白质之一的致命因子能使树突状细胞丧失能力,导致树突状细胞无法对炭疽病毒展开攻击。

    致命因子和其他两种毒素--保护抗原和浮肿因子,能增加炭疽病毒的致命性。浮肿因子能导致液体流入肺部,因此其本身就是致命的。保护抗原能保护这两种毒素免受免疫系统的攻击,有助于它们进入目标细胞,并由致命因子破坏免疫系统细胞。当它们死去,它们会在人体引发一种反应,可能导致败血症休克和死亡。
, 百拇医药
    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巴利·普伦德兰说:“这是第一项揭示炭疽病毒和树突状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他说:“当树突状细胞受到损害,如同我们研究的情形一样,免疫系统就不能启动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这种病毒不受限制地传播。”这项研究已发表在科学杂志《自然》上。

    科学家合成与DNA结构类似的新分子

    据新一期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在实验室中合成了与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相近的苏糖核酸分子,一些专家认为这种物质包含遗传信息,可能是第三种遗传分子。

    含有遗传信息的DNA和RNA(核糖核酸)已被人们所熟知,DNA分子中的一对核苷酸链相互盘绕组成双螺旋结构。苏糖核酸简称TNA,是DNA和RNA的“近亲”,它的分子中含有苏糖,这种糖的结构比核糖和脱氧核糖的结构简单。正是由于这种简单性,一些科学家认为TNA有可能担负遗传使命。
, 百拇医药
    3年前,瑞士联邦研究所的阿尔贝特·施诺兹和他的研究小组就已合成了第一个TNA分子。而美国科学家此次却合成出了具有双螺旋核苷酸链的TNA分子,其结构与DNA的结构相近。

    据报道,美国波士顿总医院的杰克·肖斯塔克与同事通过工艺手段,使苏糖与核苷酸结合在一起。之后,他们用一种在DNA分子中负责粘连核苷酸链的聚合酶,使TNA分子中原本不相连的两条核苷酸链相互粘连,最终形成了双螺旋链。

    研究人员认为,苏糖核酸分子可能具有与DNA分子相近的生物遗传价值,但要真正了解它的作用,还需进行很多的实验和研究。(杨 骏)

    绿茶抗癌有新证

    美国研究人员为绿茶能够抗癌找到了新证据。他们发现,绿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可以对一种参与特定癌症形成的分子起到抑制作用。
, 百拇医药
    早先研究曾显示,这种名叫芳基烃受体的分子,在二恶英污染物和香烟中一些致癌物的“控制”下,会导致生物体内某些有害基因“开启”,进而引发癌变。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一个小组最新研究后发现,绿茶中含的两种多酚类化合物“EGCG”和“EGC”,能够抑制芳基烃受体分子的活性。

    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毒物化学研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鼠进行的实验发现,上述两种多酚类物质能够“关闭”实验鼠癌细胞中的芳基烃受体分子。初步研究结果还显示,这两种化合物对人体细胞中的芳基烃受体分子会产生类似效果。

    在实验中,当EGCG和EGC达到一杯绿茶所含剂量时,其对芳基烃受体的抑制作用就已表现得相当明显。但研究人员指出,绿茶中的物质在人体内效果如何与代谢过程密切相关,有关结论在何种程度上适用于人体还需进一步研究。(毛 磊)

    美研究发现体育运动可延缓动脉硬化
, 百拇医药
    美国专家研究发现,日常的体育锻炼可以延缓人体内动脉硬化的形成,而且运动越剧烈,效果越明显。

    这项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的詹姆斯·德怀尔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的。研究人员在3年时间里,对500人的颈动脉进行了超声波跟踪检查,这些人均没有心血管病史。研究结果显示,那些每周在空闲时间至少进行3.5次剧烈体育运动的被调查者,颈动脉血管壁增厚速度最慢,每年仅增厚了5.5?滋m;而那些喜欢久坐的人颈动脉血管壁每年则增厚了14.3?滋m。

    血管壁增厚是造成动脉硬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研究人员在调查中还发现,与做适度运动的人相比,那些进行更为剧烈运动的被调查者具有较低的身体质量指数(体重与身高的比率),且血液中HDL胆固醇(一种对身体有益的胆固醇)的含量较高。这些都是延缓动脉硬化的因素。

    头痛和倦怠可能源自忧郁症
, 百拇医药
    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学者最近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原因不明的头痛和倦怠很可能是忧郁症所致。

    筑波大学综合诊疗医学副教授前野哲博采用“精神疾患简易结构化面谈法”,于2002年1~8月对在日本各地医院就诊的202名非感冒或肺炎等原因的头痛和全身倦怠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26%的头痛病人和34%的全身倦怠病人患有较重的忧郁症。在被诊断有“自杀危险”的重度忧郁症患者中,14%的人反映头痛,17%的人反映全身倦怠。

    关于前野的这一研究成果,东邦大学医学系教授中野弘一认为,这一成果对诊断忧郁症很重要。其意义在于,如果一个人长期感到头痛或倦怠,在没有发现身体有其他异常的情况下,很可能是患了忧郁症,应当马上去医院检查。(王大军)

    意科研人员发现帕金森氏症发病原理

    意大利全国科研委员会下属的米兰生物医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帕金森氏症的发病原理,为人类研制治疗帕金森氏症的有效药物提供了新的可能。
, 百拇医药
    据此间媒体报道,意大利的这一科研小组在研究中发现,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脑细胞中存在一种叫做“神经黑色素”的物质,它释放的毒素会引发脑神经系统的慢性炎症,继而导致脑细胞病变,以至细胞受损死亡。他们认为,神经细胞的病变,会使正常的神经细胞活动受到干扰并出现紊乱,最终导致神经元受到损伤。因此,如何阻止脑细胞中有毒物质的释放及如何延缓细胞病变,是科研人员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此项研究负责人路易吉·泽卡教授说,目前患者使用的药物是在一种叫做“左旋多巴”的物质基础上研制出来的,目的是“为受损的神经细胞提供养分,激活和修复受损神经组织”,但还没有药物能从根本上抑制帕金森氏症的发生,并对其进行治疗。

    帕金森氏症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疾患,通常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认为,其病因是大脑中的黑质神经元变性受损,其合成的多巴胺(一种脑内传达信息的化学物质)减少,不能维持调节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该病的潜伏期长,发病初期不易被察觉。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语言、运动、感觉、情感等功能失调,肢体运动震颤性麻痹。(杨爱国)
, http://www.100md.com
    专家指出:养颜类中成药不宜长期服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美容意识大大增强。然而,当前市场上出现一批宣称可以排毒、美容、养颜的中成药产品,而且大都没有标注不良反应,许多消费者却盲目买进长期服用。专家指出,养颜类药品特别是含有大黄、芒硝等配方的中成药,消费者切不可无病买来保健美容,否则可能损害身体健康,起到相反的作用。

    据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孔炳耀介绍,近年医院在一些胃肠不适的就医人群中,查出因长期服用养颜类中成药而导致的药物性肠炎患者。他说,这些养颜类中药大都含有大黄等主要配方,而大黄性味苦寒,不宜久服,否则不但损伤脾胃,还可引发黑肠病、肾结石、膀胱结石等病症。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周诚说,国外对大黄的使用要求很严格。德国联邦药物和医疗用品研究所规定,含大黄属(大黄根)等植物药的生药、生药配制品及提取物,只能短期用于便秘,而不能用来助消化、净血、减轻体重等,连续服用不得超过1~2周。
, 百拇医药
    目前国内由于中药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中药基础研究的薄弱和企业过度宣传等原因,消费者对养颜类中药缺乏理性态度,往往盲目购买服用。记者采访的一些医生、专家学者呼吁,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对养颜类中成药的认识和警惕:

    一是养颜类中成药一般未标注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越来越多的案例和事实说明,中药也有不良反应,但一些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不标明不良反应,有些甚至连安全用药剂量、疗程都避而不谈。有些中成药产品甚至在没有任何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大胆地在包装上打上“常服有益健康”的字样。

    二是企业出现过度宣传行为。一些企业在形象推介、广告宣传中模糊药品的使用范围,在美容保健、养颜驻颜方面闪烁其词,作缺乏科学依据的推测和延伸,误导消费者。

    三是一些人迷信中药养颜的说法。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中药毒副作用小、可以长期服用的观念,一些生产养颜类中成药的企业也据此开发产品的“卖点”。专家指出,对此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中成药的具体配方,对症使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能像食品一样长期服用。美容养颜的最好办法是健康的心态、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锻炼,切不可轻信有什么灵丹妙药。(赵东辉), http://www.100md.com(新华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