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专家讲坛
编号:10306991
冠心病从肾论治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32期
     一、冠心病病机

    冠心病属“胸痹”、“心痛”之范畴。“胸痹”、“心痛”病因很多,然而总属本虚标实之病证,本虚指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脏腑亏虚,其根本在于肾虚。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内藏真阴,“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心血依赖肾之阴精而补充,肾之阴精亏虚,心阴失于濡养,脉道失润,可致本病。肾又内寄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源,“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肾气隆盛,则心阳振奋,鼓动有力,血行畅通;脾得温煦,运化功能正常,水谷精微可生气血,输布周身。

    若肾气亏虚,不能蒸腾,心阳不足,可致心之运血无力,久之致气滞血瘀而发胸痹心痛;肾气亏虚,脾土失温,气血化源不足,营亏血少,脉道不充,血行不畅也可发为本病;肾阴亏虚,不能濡养心阴,脉道失润,血行滞涩,也可致胸痹心痛。故本病肾虚为本,瘀血为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由于瘀血内积心脉,使气血运行受阻,心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疼痛是本病的突出症状,且具有刺痛、固定不移等特点。
, http://www.100md.com
    从本病发病年龄看,多在40岁以上,女性在更年期以后发病率显著增加,这说明胸痹心痛发生与衰老有密切关系,而人之衰老决定于肾气之盛衰。中年以后,人体肾气逐渐衰退,胸痹心痛发生率明显升高,可见该病的发生与肾虚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从临床表现看,多数胸痹心痛患者都兼有肾虚表现,如记忆减退,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小便频数,女性绝经等。

    二、冠心病治疗以补肾为先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多因年老肾亏,肾气不能蒸腾,而致心阳不足,鼓动无力,血行滞涩;亦可因肾虚致脾土失温,气血化源不足,营亏血少,脉道不充,血行不畅;或肾阳虚失于温煦,寒凝经脉,胸阳不振;或肾阳不足,阳虚水泛;或肾阴亏虚,阴虚火旺,灼津成痰,痰瘀交阻,上犯心胸清旷之区,痹阻心脉。故治疗本病当补肾活血法为先,使肾元得固。然阴阳互根互长,治疗上可治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法以阴阳并补。在补肾之时,需注意肾的阴阳偏盛偏衰,寒湿痰瘀之兼挾,分别予以温肾阳、补肾气、滋肾阴,并伍以散寒燥湿、化痰活血等法,才可切中证情。其中温肾阳可用巴戟天、鹿茸、胡芦巴、锁阳、仙茅;补肾气可用仙灵脾、菟丝子、杜仲、山萸、蛤蚧;滋肾阴可用女贞子、龟板、天冬、熟地;阴寒较盛用温阳散寒法,药用肉桂、制附子;兼湿痰者用燥湿法,药用厚朴、陈皮、薤白、草果、苍术、石菖蒲;兼寒痰者用温化寒痰法,药用制南星、白芥子、皂荚;兼热痰者用清热化痰法,药用胆星、栝楼、浙贝母、竹茹、海藻、昆布;兼瘀血者用活血法,药用丹参、当归、川芎、地龙、桃红、红花;瘀血甚者用破血法,药用
, 百拇医药
    虫、水蛭、三棱、莪术、乳香、没药。

    三、补肾法治冠心病之运用

    1.温阳补肾病例:赵某,女,62岁。患冠心病5年,经常胸闷,肢冷畏寒,时有胸痛彻背,面色苍白,察舌质淡白,边红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45次/分,ST段下移,T波倒置。中医诊断为胸痹,属肾阳亏虚,阴寒内盛,治宜温阳补肾,散寒通阳,方用右归饮、大乌头汤加减:肉桂、制草乌、枸杞子、仙茅、仙灵脾、巴戟。服方10剂后,胸痛减轻,上方加减化裁服2个月后,心率恢复至62次/分,ST段下移、T波倒置改善,症状消失。

    2.补肾益气病例:梁某,男,56岁。冠心病胸痛反复发作2年,气短心悸,动则更甚,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心电图示ST下移,冠脉造影示三支病变,狭窄70~80%。中医诊断为胸痹,属肾气虚弱,治用补肾益气、活血通络法,方用地黄饮子加减:熟地、山茱萸、杜仲、淮山药、枸杞子、蛤蚧、田三七、川芎、当归、地龙。服上方半月后,气短胸痛减轻,服3个月后症状缓解。心电图示ST段下移明显改善。

    3.滋阴补肾病例:付某,女,48岁。口干咽燥,痰少色黄,胸闷,心烦心悸,大便干结,色红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数。冠脉造影示左旋支狭窄70%,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断属胸痹,辨为阴阳亏虚,瘀血阻络。治用滋阴补肾法,佐以清热化痰,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淮山药、天冬、胆星、栝楼仁、浙贝。服此方1周后,胸闷、心悸减轻,吐痰减少;服2周后,口干咽燥减轻,大便通畅;服1月后,胸闷已平。, 百拇医药(深圳市中医院 罗陆一)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