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文化信息
编号:10330527
逢挚友来如对月 有好书读胜看花 《伤寒三字经》序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75期
     阳春三月,经《陕西中医药研究》编辑部郭教礼主任介绍,长安县的张志刚医师携《伤寒三字经》原稿,求序于笔者。据张医师讲,他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读过笔者多篇伤寒论文而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想请笔者这个伤寒专家为该书作序。笔者在快慰之余,自忖虽非伤寒专家,但也可以说是从伤寒起家的。回想弱冠前后,苦读伤寒,虽一知半解,却也能倒背如流。中专时期,方窥视全貌。留校以后,多篇论文,如牛之初乳,竟得到《陕西中医》编辑部专函,称之为“理论与实践结合,有骨有肉的好文章”。有幸攻读研究生,也还是伤寒专业。据浙江中医学院1984年《伤寒论文摘》所收录的论文数量看,笔者已僭居陕西作者之第二位。进入第四军医大学后,尽管业务增加,视野扩展,也还能将《经方各科临床新用与探索》出版于前,两项与伤寒有关的研究成果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十年来,于临证之际,无论常见病、多发病,还是疑难病、癌症,也往往能运用经方,出奇制胜,挽狂澜于即倒,扶困危于仁寿。渺小如笔者,之所以这样一反常态,自卖自夸,并非私抬身价,妄邀虚誉,实在是想用一滴水反映仲景的光辉,并借此说明《伤寒论》是挖之不尽的宝藏,经方仍然是战胜病魔的高精尖武器之一。

    然而,受商品经济和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钻研包括《伤寒论》在内的四大经典著作的热潮似乎已经退却,杂志上刊登着自组方治疗某某病多少例多少例而且疗效很好的论文,但不知有多少内行去阅读、欣赏和运用。我们曾大声疾呼:“把根留住”!!可是,说“把根留住”易,行“把根留住”难。现在很多中医书籍广大的基层医生买不起,用不上,甚至因貌似高深而望而却步。

    张志刚医师长期在基层工作,临证经验丰富,所著的《伤寒三字经》十几万字,简明扼要,内容翔实,多有心得,体裁新颖,琅琅上口,不仅是基层医生学习《伤寒论》的值得推荐的参考书,在医药知识已经成为大众文化一部分的今天,也非常适合广大的医药爱好者阅读。古诗云:“逢挚友来如对月,有好书读胜看花”,此之谓乎?

    《中国中医药报》近日登载黑龙江省大庆市推广“十百千万”工程,农村呈现三升三降可喜局面的头版头条新闻,指出乡医的医疗水平、中医治疗率、中药使用率明显上升;农民医药费支出、常见病与多发病的患病率、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笔者以为,提高乡医的医疗水平、中医治疗率、中药使用率的关键就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尤其是《伤寒论》的普及化。因为读《伤寒论》有举一反三之妙,清代名医就有“通伤寒者,医门之过半也”和“熟读仲景方,即秘方也”等高论,我们受此影响深矣。况且《伤寒论》内容简要,用药精炼而易得,83味药,113方,几乎都是药中之王,方中精品,历经考验,价廉易得,非常适合笔者国的实际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要求。

    虽名曰序,借题发挥如上,兴致所至,一吐为快。知笔者罪笔者,悉在读者诸君。, http://www.100md.com(王三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