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医文化
编号:10347162
慧眼识珠——范行准与《育宁堂颐世方书》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99期
     近日,因参与一项有关古医籍整理研究的课题,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翻阅《育宁堂颐世方书》。在该书扉页,见到该书捐赠者著名医史学家、藏书家范行准先生的亲笔题记,不禁感慨系之。题记笔锋劲峭,行文流畅,正是范先生中年意气风发时的手笔。近年来,我在多方留心收集范先生的遗文佚札,见到这篇题记,真是惊喜莫名。题记不长,但很有意思,对于了解一代藏书家的收藏心迹,我相信是很有帮助的。不敢自秘,现照录如下,以便大家了解。

    一九五一年五月初,余衔部命,出席全国医政工作会议,遂得二度晋京。性好书物,公暇则徘徊琉璃厂、隆福寺诸旧书肆,颇得善本书而归,如日人所校《本草纲目》与岳氏《种子全编》(有男科者),而此本亦其一也。药肆说明书,余知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已引有金灿然诸家药贴。而此乃康熙间之药贴说明书,尤所罕见。盖此类书,当时固等闲视之,阅后即弃去,而不知数百年后,遂成珍秘。余得此册于厂肆之通学斋,肆主颇熟版本,撰有《贩书偶记》者。见余索此书,故昂其值,余绝不悭惜,如直付之。盖此书不仅在中国药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即在经济史上,亦重要之参考书也。(辛卯五月初一日行准)
, http://www.100md.com
    在范先生向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捐赠的古籍中,留有题记的不多见,像这篇近300字,毛笔恭录的题记,更属少见。范先生为何如此重视这部书呢?

    按《育宁堂颐世方书》,系收载清初康熙间北京育宁堂药店自家制售之361种成药的说明书。此育宁堂药店。位于“正阳门大栅栏东口内坐北向南”。书刻于“康熙己巳年仲春”,即1689年春,距今已有314年了。这类书的读者,主要是购药的顾客,按照惯例,不录每种成药的成分,而着重介绍功能、主治。无论是当年或现在,人们并不珍视,看过之后,往往随手丢掉。这就是为什么这种很早就出现的成药说明书,如今要找到一件康熙年间的真品,却已如凤毛麟角,踪迹难觅。

    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著录情况看,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现存最早的成方药目即范先生所收的这部《育宁堂颐世方书》。而声名赫赫的《同仁堂药目》,现存最早刻本则是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乐氏家刻本,要晚了75年,且已成孤本。看似寻常的成药说明书,正如范先生所说:“不知数百年后,遂成珍秘”。
, 百拇医药
    不仅如此,范先生还指出:“此书不仅在中国药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即在经济史上,亦重要之参考书也”。这是因为,从这一本小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清初时一家药店的规模、制售能力、广告形式,而且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用药习俗、多发病疾病谱,更可以从当时的药价、各种成药的价格比,为了解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提供一份真实、生动的资料。比如,书中于每种成药皆标有价格,五加皮药酒每斤纹银三钱;牛黄上清丸则每丸纹银一钱五分;同样,苏合香丸也是每丸纹银一钱五分。大约较为贵重的丸药论丸计价,而一般丸药多以两计价,如防风通圣丸每两纹银六分,金匮肾气丸每两纹银一钱,六味地黄丸则每两纹银六分。

    1994年,我参加《中华大典·药学典》课题研究,内容之一,即是要汇录历代药物价格及其变迁状况。当时就有一些专家提出,有关古代药价的资料十分缺乏,收集困难,甚至感到无从下手。《育宁堂颐世方书》如此丰富明晰的药价内容,其珍贵自不待言。范先生收集医书的远见卓识,由此可见一斑。

    余瀛鳌先生曾给我讲过,20世纪40年代,经常可以在上海的书肆看到范先生的身影,范先生当时买的一些医书并不一定价格昂贵,但他能在大量古书中,寻觅出极有价值的书来。如今,只要看一看《栖芬室架藏书目》,就可以看出范先生识书的眼力。
, http://www.100md.com
    通过范先生的题记,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范先生购藏《育宁堂颐世方书》的一段轶事,即范先生从琉璃厂通学斋书肆主人孙殿起手中购得此书。众所周知,范先生是中医藏书家中的巨擘,而孙殿起亦非等闲之辈。孙氏读书不多,却是古旧书业中的有心人,他从业数十年,将经眼有价值的古籍一一著录,撰有《贩书偶记》及其《续编》,是为版本目录学中的名著。范先生买书遇上孙殿起,二位各自业内的顶尖人物,可谓双峰并峙,二水分流。孙见范欲购此书,知是识货人到,乃“故昂其值”,亦是“物以稀为贵”,价值规律使然,按市场规则行事,无可厚非。范先生则面无吝色,“绝不悭惜,如直付之”,爽快成交。其实范先生一生经济都不宽裕,收入不丰,且有家室之累,所谓“家有万贯(指藏书),囊中如洗”,但书籍是其一生的至爱,倾囊购书,乃为常事。

    几十年过去了,到了晚年,范先生将其价值连城的全部藏书,无保留地捐赠给了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当然也包括《育宁堂颐世方书》。看到眼前范先生劲峭秀逸的字迹,想到范先生一生清苦,节衣缩食,为保存民族文化,弘扬祖国医学,辛苦收集古籍的劳绩,敬佩感念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泪眼模糊,潸然欲下。, 百拇医药(洪文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