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视力保护
编号:10373922
家长们,别忽视孩子视力发育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22期
     如今的年轻父母们非常注重孩子的身高、智力发育等,相应地忽视了孩子的视力发育,尤其是农村的家长们更容易忽视这一点。殊不知,视力发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准。河南省中医院眼科教授孟庆荣解释说,儿童出生后视觉仍处于发育阶段,在不同的年龄段,其正常视力标准也不同。我国儿童不同年龄正常视力为:2岁为0.5~0.6;3岁为0.9;4岁为0.9~1.0;5岁和5岁以上为1.0或1.0以上。

    孟庆荣教授曾接诊过一位两岁的农村男孩,父母因发现其与小朋友玩耍时行动迟缓,接递东西的反应较慢,急忙带孩子来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孩子双眼晶体混浊,即先天性白内障,随即进行了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恢复了视力。幸好孩子年龄小,若5岁以后再做手术,将会影响孩子视功能的恢复。

    那么低视力的标准是什么?孟庆荣教授说,低视力是指视力低于正常水平。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在0.05或0.05以上,但低于0.3者为低视力。一眼低于正常视力者称为单眼低视力,双眼低视力者属于视力残疾。而造成儿童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其次为儿童期因眼病、外伤等原因,未经及时合理的治疗所致。在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中,先天性白内障居首位,其次为小眼球、小角膜伴组织缺损,还有视神经萎缩、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后天性眼病中屈光不正居首位,其次为眼外伤,还有角膜病、葡萄膜病、视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还有相当一部分低视力儿童没有眼部的器质性病变,只有视功能发育不良,称之为“弱视”。

    儿童低视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不能尽早发现,如果错过了做手术和矫正视力的最佳年龄,将会影响孩子视功能的发育。如何才能早期发现孩子的低视力呢?孟庆荣教授提醒广大家长:新生儿或婴幼儿的低视力早期很难发现,但是细心的母亲可最早发现小儿眼睛异常。正常新生儿对强光有闭眼反应,头和眼睛朝向窗户方向转,呈不协调而无目的眼球转动。1~1.5月能注视较大物体。2~3月眼可随人、物等景观运动,头亦随之转动。4~6月能用眼去寻找感兴趣的物体,有时用手接触物体,母亲哺乳时,小儿可双眼盯着她的脸,并随之转动。8月婴儿能伸手抓他(她)想要的东西,如奶瓶、玩具等。1岁小儿能拣出较细的棉线。2岁小儿对电视、空中的飞鸟、飞机均有较强的兴趣,走路时能避开障碍物。对于3岁以下小儿,家长可用手指突然指近其眼部,观察是否有眨眼反射。家长可根据以上正常小儿的眼部表现,观察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异常。如完全无视力,小儿眼睛则呈凝视状态;尚有残余视力的小儿,眼睛有时可追随目标,有时不能。此外,还可观察小儿对小玩具有无兴趣,或能追随并伸手去拿等。如用一手遮挡小儿一眼时,引起小儿哭闹等反感举动,可说明被遮挡眼为视力较好的眼,否则不会拒绝。3~5岁小儿可试用视力表检查。家长如发现小儿视功能达不到正常同龄儿童水平,或发现小儿眼球过大或过小、瞳孔发白、畏光、流泪等表现,应及早到正规医院,请眼科医生检查,以便医生根据孩子具体病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http://www.100md.com(李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