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视力保护
编号:10374007
您想达到或接近3.0~4.0的人眼极限视力吗?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26期
     波前像差检查,使LASIK更完美

    2004年3月29日,来自墨西哥的CHAYET博士和协和医科大学的李莹教授,以及同仁医院的眼科专家等数十家眼科专科医院或医院眼科的80多位医生,汇集到新成立的北京爱康医院,参加了眼科准分子激光手术(LASIK)研讨会,并观摩了韩国最著名的眼科界专家之一,韩国最大的眼科医院星光圣母眼科医院的院长、韩国应用LASIK技术治疗屈光不正第一人朴奎洪医师精湛的手术示范。

    LASIK是迄今为止最趋于完美的一种屈光不正矫治术,具有适应范围广、手术时间短(仅需几分钟)、视力恢复快(术后几小时就可恢复正常视力)、效果稳定等优点。朴奎洪医师曾成功完成了LASIK手术2万多例。但是,朴奎洪医师坦陈,LASIK术后矫正视力下降、夜间眩光等并发症也较为常见。如何才能有效防治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呢?朴奎洪医师指出,术前进行波前像差检查,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眼球屈光数据,设计出最佳切削方案,术中眼球像差仪分析系统与准分子激光机治疗系统有机连接,可以全面矫正人眼像差,使术后裸眼视力有可能达到或接近3.0~4.0的人眼极限视力。
, http://www.100md.com
    那么,什么是波前像差?它又是如何有效防治LASIK术后矫正视力下降、夜间眩光等并发症的呢?物体经过光学系统的折射后其成像发生畸变,不能准确无误再现物体原形的现象叫像差。从人类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密度推算出人眼的极限视力可达3.0甚至更高,但由于人类进化过程中对远视力的需要逐渐下降,角膜和晶状体等器官的光学性能退化等原因,导致出现各种像差,如球差、离焦、散光、彗差等。因此人眼的视力只有1.5或更差,并且这种像差是眼镜等屈光矫正器具所不能矫正的。研究发现,LASIK术后人眼总体像差比术前增加了5倍以上。但是,LASIK术后通过视力表检查矫正结果却远远不能判断视觉质量优劣,因为视力表只是提供了眼球屈光准确程度的粗略信息,更多的细节被忽略了。同样是两个矫正视力达到1.5的人,他们真正的视觉质量可能存在巨大差别,虽然他们都能分辨出字母“E”的开口方向,但字母“E”在他们眼里可能一个是清晰的、边界分明的,另一个是模糊的,边界是雾化的。这是因为LASIK手术未能消除已有的高阶和低阶像差或质量不高的LASIK手术造成的新像差,而人眼波前像差是导致近视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 http://www.100md.com
    波前像差技术本是一项天文学技术,主要用来纠正太空望远镜的像差问题,以便能更清晰地观测到更远距离的星球。当波前像差技术应用于眼科后,才与我们的生活变得息息相关,也给十数亿近视眼患者带来了福音。波前像差技术可以清晰显示患者的Waveprint,一种独特的“眼睛指纹”。这项划时代的精确测量技术可以测量整个视路的像差,而不仅仅是瞳孔表面的光折射,可以在整个视路范围内对像差进行量化检查。还可同时测量球柱屈光病变及像差,提供了一种以往用标准测量屈光的方法无法实现的新的精度。像差测量结果通过AcuityMap和Hi

    order aberration map的像差直观图像显示,为术前诊断预测和术后评价对比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宝贵信息。这些像差测量信息以及常规的LASIK术前检测信息汇总在一起,传输入准分子激光设备,可以减少术中激光偏中心切削,角膜切削面不平滑,切削面太小、切削太深,切削斜率太大等等因素所引起的术后像差增加的主要原因,使个性化切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所以,运用波前像差技术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可以矫正已有的像差;二是可以避免传统LASIK手术可能造成的新像差;三是通过前两点,可有效提高视觉质量,避免像差造成的术后视力下降。此外,波前像差技术对眼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对屈光手术、白内障手术、青光眼手术、角膜移植手术等愈后效果作出准确的评价有重要意义。所以,朴奎洪医师告诉记者,在以上各种手术前做一个波前像差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存在明显的高阶像差,就需要配合波前像差检查数据进行手术,以免术后不能获得满意的视觉质量,或者因高阶像差的存在而导致新的近视发生;如果不存在明显的高阶像差,那么接受传统的LASIK手术也未尝不可。一般来说,需要配合波前像差数据进行手术的患者占10%~20%。, http://www.100md.com(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