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8321
中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0-1543-01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外敷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临床症状及B超检查结果确诊为盆腔炎性包块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岁20例,>30岁10例,平均年龄35.8岁;病变范围<6cm×7cm18例,>6cm×7cm12例。对照组<30岁22例,>30岁8例,平均年龄34.3岁;病变范围<6cm×7cm16例,>6cm×7cm14例。两组病例治疗前的基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例均静滴青霉素钠640万U,每隔12h1次;甲硝唑0.5g,每12h1次,共1周,症状基本消失。对照组继续原治疗1周,治疗组给予大黄30g,冰片10g,芒硝20g研成粉末,用食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于炎性包块相应的表皮部,面积稍大于包块。表面盖以塑料膜以防蒸发、外散。每日敷1~3次,7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行B超检查,进行比较。

    1.3 疗效判断 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包块消失,观察6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B超检查包块缩小7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B超检查无改变。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组近期治愈24例(80%),有效6例(20%);对照组近期治愈8例(26.7%),病程1个月以内者12例(40%),无效10例。两组病例对照,近期治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2.2 副作用 个别患者皮肤有轻度烧灼感。

    3 讨论

    盆腔炎性包块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由急慢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而致。此病多为革兰阴性菌及厌氧球菌感染,因此对一般抗生素效果不太理想。因炎性包块较局限,加之表面多为纤维素包裹,很难有足量的抗生素达到炎块内部 [1] ,外敷中药可直接渗透至炎块内部,达到消炎散结的功能 [2] 。芒硝味咸,性苦寒,外敷能清热解毒,破血行血,散结消肿,是一味峻猛、性烈消炎药;大黄性寒、味苦,微带收敛性,具有攻泻退黄、泻火止血、破瘀通经、清热解毒之功能。近代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大黄具有良好的抗菌、抗毒、抗内毒素、止血、解热、镇痛、抗炎之功能 [3] 。大黄、芒硝、冰片3种中药外敷,消炎散结,故获良效。

    参考文献

    1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87.

    2 薛建国,李缨.实用单方大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8-149.

    3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836.

    作者单位:1 265716山东龙口经济开发区医院

    2 265415山东省招远市新村医院

    (编辑 于少伟), http://www.100md.com(孟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