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3期
编号:10400242
中西医结合治愈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2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3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3-2041-01

    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EBT)是药疹中最为严重的一型,本病发病急,不仅侵犯皮肤粘膜,也可因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和内脏损害而危及生命。现将由扑热息痛及吡哌酸所致的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2例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例1,女,18岁,主因服药后皮肤红斑、水疱于1998年12月21日收入院。2天前因上感、高热在当地医院口服“扑热息痛”2片,次日双上肢、胸部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大疱及糜烂,并在数小时内迅速波及面颊部、肛周,外阴部。继往有扑热息痛、安痛定等药物过敏史。系统检查(-)。皮肤科情况:皮损累及全身,基本损害为松弛型水疱、大疱,尼氏征阳性,疱液微混浊。臀部、腋下等处糜烂,有淡黄色渗液(见图1)。上唇及口腔粘膜糜烂。皮肤局部疼痛,微痒。实验室检查:ALT73U/L,TP52.5g/L;尿:PRO0.75g/L,LEU25/μl,UBG68μmol/L;血常规:ERY10/μl,WBC12.6×10 9 /L。

    例2,女,38岁,因服药后全身皮肤弥漫性红斑、水疱6天于1999年1月5日收入院。7周前因泌尿系感染口服吡哌酸2片,2片/日。2天后背部皮肤出现红斑,伴瘙痒。当日迅速波及全身皮肤,形成松弛型水疱、大疱,疱壁松弛易破。系统检查:体温38.2℃,余阴性。皮肤科情况:全身 密集红褐色斑疹及大小不一的水疱,疱壁松弛,易破。尼氏征(+)。实验室检查:WBC3.0×10 9 /L,肝、肾功能正常,总蛋白、白蛋白较低。既往无肝炎等病史,半月前于本医院骨科行胸12椎体手术。

    治疗:以上2例均给予大量激素静点抗过敏,青霉素抗感染,同时给予支持及对症处理,外用复方黄柏溶液湿敷,加强皮肤、口腔、眼睛护理。治疗结果: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任何感染等其他并发症,于半月内皮损痊愈出院。

    2 讨论

    EBT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用药后出现皮疹的时间、典型皮疹的表现、自觉症状及继往药物过敏史。以上2例全部由药物变态反应所致。参考许多有关文献及目前对本病的认识,我们对本病称为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更为确切,其中例1有药物过敏史,例2无药物过敏史,因此我们认为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都存在发生EBT的可能性,另外,肝、肾功能不好,排泄功能差,也是引起本病的原因。EBT是皮肤科重症,故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做有关体内实验以进一步证实致敏药物。关于本病的治疗,目前仍以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由于本病发展迅速,需及早给予足量的皮质激素,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以挽救生命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机会,同时注意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加强皮肤护理。(本文图片见附页1)

    作者单位:100010北京军区总医院皮肤科

    (编辑李 阳), http://www.100md.com(杨蓉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