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5期
编号:10400965
下肢动脉跟踪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5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跟踪造影(Bolus Chasing)技术的临床应用和评价。方法 使用GE LC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对疑有下肢动脉病变的12例患者应用跟踪造影技术检查,并对其中3例进行了有效的治疗。结果 本法一次性注射造影剂可跟踪显示一侧下肢动脉的全程。结论 本方法获得的信息量大,造影剂用量少,检查时间短,具有快捷、准确而且有效的优点。

    关键词 跟踪造影 数字减影 评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5-2279-02

    Investigation on the technique of lower limbs

    bolus chasing’s applicationPan Yankang,Chi Jiuming
, http://www.100md.com
    People’s Hospital of Zhuang Automonous Region,Nanning53002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ical application of Bolus Chasing DSA in lower limbs.Methods Bolus Chasing DSA acquisitions were taken in12patients suspected with abnormal vasculature and6patients acˉquired efficatious treatments.Results The precise location of vascular diseases was clearly visualized on the Bolus Chasing acquisition images in all12patients(fat angioma,n=1;arteriovenous fistula,n=2;external injury,n=2;thrombus form,n=6;normal,n=1).Conclusion The lower limbs artery disease can be found convenient and speedy by Bolus Chasing DSA.It also can be avoided omitting when there are more than a partof diseases and reduce the contrast volume and the radiation dose of the patients.It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ascular diseasesof lower limbs.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digital subtraction DSA evaluations

    下肢动脉血管造影由于检查范围大,造影剂用量多,历来是放射学探索的课题。自从1999年我院引进GE LC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对疑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12例患者进行下肢跟踪造影,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例患者中,男9例,女3例,年龄17~52岁,其中多发性脂肪血管瘤1例,动静脉瘘2例,外伤性动脉破裂2例,腹主动脉及髂总动脉或髂内动脉血栓形成6例,正常1例。全部病例都进行下肢动脉跟踪造影术。

    1.2 成像方法 采用Seldinger’s技术,穿刺健侧股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送入5F或6F端侧孔导管,放置于腹主动脉内或髂总或髂外动脉内,与高压注射器连接,使用GE LC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血管造影的功能,并有时间跟踪显示,用头架(Head Holder)和脚架(Foot Holder)固定好病人后,同时确定采集的起始部位,然后,把随机配置的OCTOSTOP(共有八块,又称八角鱼,可以衰减X射线)摆放在双下肢中间及周围空白部分,以使下肢周围无组织部分同受检查部位的透光度尽量保持一致,保证受检查部位血管的对比度和清晰度。调节床和影像增强器(I.I),使床尽量高,(I.I)尽量贴近病人,使受检组织尽量包括在照射野内,避免造影信息的丢失。曝光参数(KvP mA)由减影系统自动设定,L臂转到+/-90°(+3)位置,对比剂 用30%的碘普罗酸(优维显Ultravist300),用量与注射参数要根据导管所在位置而定,如导管位于腹主动脉内,对比剂用量为30ml,流速10~15ml/s,压力500~600psi。如导管位于患侧髂总或髂外动脉内时,造影前,先“冒烟”判断血管大、小和血液流速,选择用对比剂10~20ml,流速5~7ml/s。为了减轻或消除由造影剂注入所产生的血管痉挛和肢体剧痛,在照影前即刻注入2%利多卡因5ml,即可开始实行跟踪造影(选用数字电影程序采集图像,桢频12.5fps,选择12英寸影像增强器)当起始部位的血管充盈造影剂以后,操作者控制检查床一边观察监视器上血管显示情况一边缓慢地移动床面跟踪造影剂流向采集图像。有血管阻塞性病变时减缓床的移动速度甚至静止,待侧支循环使阻塞远端血管充盈后再移动床,跟踪造影剂至足背动脉,结束采集。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通过对12例下肢动脉跟踪造影图像的动态观察和分析,所有12例患者的下肢动脉血管及病变部位都清晰可见,完全达到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其中多发性脂肪血管瘤1例,动静脉瘘2例,外伤性动脉破裂2例,血栓形成6例,有1例患者未发现病变血管(后证实为三尖瓣病变,股静脉可触及搏动感),而且造影均为一次成功,即一次注射造影剂可跟踪显示一侧下肢动脉血管的全程。因此,本法既可大大减少对比剂用量,又可减低X线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

    3 讨论

    DSA(全数字化血管减影系统)的出现,使外周血管造影技术得到空前发展,大大促进了血管造影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全身血管及心脏造影提供了高质量的影像,成为血管病变诊断和治疗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这已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共同认可。但是由于外周血管行程长,变化多,且易受造影过程中患者不自主运动的影响,为全程显示下肢动脉血管影像带来困难。Garvey等通过一组病例对传统摄影法与分段DSA法进行比较后得如下结论,分段DSA法获得的信息量大,图像质量好,可节省胶片,但受影像增强器显示范围限制,下肢血管造影需要几次注射造影剂并多次采集。故两种方法所用的检查时间和造影剂总量相同 [1] 。这与我们行下肢分段造影结果相仿,即分段DSA从髂部到踝部采集图像4~5次注药对比剂总量100~120ml才能显示一侧下肢动脉全程。为弥补或更完善DSA分段造影技术的不足,我们应用Bolus Chasing造影技术。
, 百拇医药
    Bolus Chasing即为团块跟踪造影技术,是指以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使单位时间内注入某段血管内的造影容量大于同期该血管内的血容量的注射方式,另外显示器与检查床能与血管内流速和同向移动使血管影像实时显示于显示屏上,并且可根据某段血管内血液流动的速度来调节检查床的速度,即为团块跟踪造影技术 [2,3] 。Bolus Chasing技术是在设定了起始位和终止位后,导管床沿其纵轴从起始位到终止位做两次运动,按下曝光手闸Prep/expose Handswitch(注:此手闸按下后不能松,直到整个曝光过程结束),床自动回到起始位后开始拍摄蒙片(Mask),床以5.8cm/s的速度作匀速运动,拍摄完蒙片后床又自动回到起始位准备行第二次运动,第二次运动床速和曝光用Bolus Chasing手闸配合曝光手闸控制。Bolus Chasing手闸开关包括摄影开关(Stepper Button)和床移动按钮(Table Movement Button).Stepˉper Button按下后即释放,曝光开始,此时床在等待状态,以1.5帧/s的速度来拍摄,曝光1s后高压注射器开始注射对比剂,观察显示器上实时减影图像,当血管影像显示至显示器中间部分时,按下床移动按钮,调整手指按下的力度,使床速与对比剂的流速基本一致,当发现病变血管需要观察血流情况时,可暂时放开床移动按钮,床速为0,与曝光开始床在等待状态一样,拍摄速度为1.5帧/s,床到达终止后,曝光自动停止,整个曝光过程结束,这时方可松开曝光手闸,即完成一次跟踪造影,它是一种实时的数字成像技术。我们通过临床应用初步评价如下:(1)它最大特点是检查床在纵向连续运动中采集图像,使得下肢血管从腹主动脉或髂总动脉或髂外动脉至足背动脉可以在一次注药后逐步地全部显示出来,且都一一显示于监视屏上,并存在于电脑中,便于术后反复观看、研究、诊断和治疗。传统摄影法和DSA分段造影法完成单侧下肢血管造影需要用造影剂100ml以上,本法只用20~30ml就可以完成一侧下肢动脉造影。这大大减少对比剂的用量,这点对于外伤患者或肝肾功能较差者更为重要。(2)本法操作较常规DSA为复杂些,但只要掌握操作要领,对一个技术员来说并不难于掌握。它避免了反复定位和多次X线曝光,明显减少因体 位改变而产生的误诊和漏诊,也减低X线对患者和手术者的辐射剂量,尤其对长期从事放射诊疗的医务工作者更为重要,另外,它也符合现代放射防护的法规,即对患者的防护。(3)缩短检查时间,这在现代抢救医学模式中尤为重要,为患者节约检查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即要求我们用最短的时间作出全面、准确的诊断,因此本法可提供一种快捷,有效的诊疗方法。(图略)
, 百拇医药
    目前临床上已有进步技术和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的应用,前者是通过对可疑病变部位及范围事先进行程序预制,检查床携人体自动匀速地向前移动,以此获得该血管的全程影像 [4] ,其缺点是小血管显示不清,且不能实时观察病变。后者是在利用静脉缓慢地注入顺磁性造影剂的同时,使用极短的TR(3.9)与极短的TE(1.22)快速梯度回波技术,在各个不同的部位采集成像数据,经最大信号强度摄影技术重建,再将各部位成像进行对接,而获得的完整连续的动脉三维立体图像 [5] ,它具有无创,快捷等优点,但它不能直观病变血管内部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总之,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检查有多种,但对疑有动脉破裂,血栓形成,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病变时,首选DSA跟踪造影,因为它有可能在明确诊断后立即进行介入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Carvey CJ.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rospective study of intraarteri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using a9-inch intensifier.Radiology,1986,159:423-427.
, http://www.100md.com
    2 余建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3,411-413.

    3 罗凌飞,范占明,霍键伟,等.数字化影像在血管造影和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临床放射学杂志,1996,15:242-425.

    4 曾勇明,欧阳羽.下肢血管团注跟踪造影技术与评价.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1:1012-1014.

    5 葛雅丽,李科.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在腹、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1:1186-1187.

    作者单位:1 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2 545005广西柳州工人医院放射科

    (编辑李年令), http://www.100md.com(潘彦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