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5期
编号:10401011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6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5期
     【摘要】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1g口服,4次/日,并结合临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6%,对照组总有效率80.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疗法 参苓白术散加减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5-2347-02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程迁延难愈,迄今尚无特殊疗法,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笔者自1998年以来,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观察溃疡性结肠炎5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11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在16~58岁之间,16~40岁者39例,41~58岁者17例,平均38.6岁,病程2~7年,平均4.2年;对照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在17~60岁之间,17~40岁者38例,41~60岁者18例,平均39岁,病程 1.8~7.3年,平均4.1年。两组病例在病情、病程、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 两组病例均参照1993年6月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1] 制定。均经多次大便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可排除慢性菌痢及阿米巴痢疾等病。纤维结肠镜检见肠粘膜充血、水肿、有溃疡或溃疡融合成片,并在溃疡表面上有黄白色分泌物。

    2 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给药方法:治疗组基本方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5g,茯苓15g,炒白术10g,炙甘草10g,黄芪30g,淮山药15g,炒扁豆15g,莲子肉10g,陈皮5g,生薏苡仁10g,砂仁5g,地榆15g,柴胡15g,菟丝子10g,大便秘结者加槟榔15g,生大黄10g泻下通便;腹胀腹痛甚者加木香10g,炒厚朴10g行气止痛;腹泻甚者加乌梅15g涩肠止泻。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连服2月。对照组给予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口服,每次1g,每日4次,连服2月。两组病例中腹泻严重者均给予输液对症支持治疗以预防电解质紊乱。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考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1987年全国性学术会议的疗效标准制定如下标准: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及镜检正常,肠镜等检查示肠粘膜病变消失,停药后观察6个月无复发;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大便常规及镜检好转,肠镜等检查示肠粘膜病变较前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大便化验、肠镜等检查均无明显改善。
, 百拇医药
    3.2 治疗结果 两组病例经过2个月治疗后,结果如下:治疗组基本治愈46例(82.1%),好转7例(12.5%),无效3例(5.4%),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基本治愈37例(66.1%),好转8例(14.3%),无效11例(19.6%),总有效率80.4%。同时对两组经过治疗后基本治愈的83例患者1年后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组46例中仅4例复发,复发率为6.5%,对照组37例中复发9例,复发率为2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慢性疾病,其病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免疫功能异常及遗传因素、感染及 精神因素为发病的诱因。本病属中医腹痛、泄泻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饮食不节或感受外邪,损伤脾胃功能所致,证属本虚标实。治宜标本兼治,故治疗之法当健脾渗湿,益气调中。方中重用黄芪补脾益气,排脓生肌;白术土炒,健脾燥湿之力倍增,与黄芪同用,健脾复健运,湿浊不生,已成之脓得排,已生之湿得燥,失统之血得固,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君子汤益气健脾;淮山药、扁豆、薏苡仁、莲肉补脾渗湿止泻;砂仁、陈皮调气行滞,使补而不滞;柴胡疏达气机,升举清阳而固脱止泻;地榆收敛止血;菟丝子平补肾气,取其“补脾不如补肾,肾气若壮,脾土温和,中焦自治”之用,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渗湿,益气调中之功。
, 百拇医药
    多数学者认为,UC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2] ,异常的免疫反应或正常免疫调节的破坏是UC发病的重要环节 [3]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参苓白术散加减具有很好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故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从本组病例经过2个月的治疗观察,参苓白术散促进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参考文献

    1 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中华消化杂志,1993,3(6):353-354.

    2 潘国宇.现代胃肠病学.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245-1259.

    3 李琪佳.细胞因子与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内科杂志,1997,14(6):297-298.

    作者单位:425000湖南省永州市中医院

    (编辑曲 全), 百拇医药(刘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