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6期
编号:10401129
纳洛酮加络泰治疗急性脑梗塞56例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纳洛酮加络泰(注射用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96例符合急性脑梗塞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采用络泰400~5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治疗组(n=56)在使用络泰的基础上,以纳洛酮0.8mg加入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滴。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均有改善,但以治疗组为明显,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浆粘度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纳洛酮加络泰治疗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纳洛酮 络泰 急性脑梗塞 血液流变学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6-2473-02

    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笔者采用纳洛酮加络泰(注射用血塞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6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存在相关的脑梗塞病灶,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1]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按病情分为轻、中、重三度:肌力4级为轻 度,肌力2~3级为中度,肌力0~1级包括意识障碍为重度。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45~78岁,平均63岁,病情重度13例,中度25例,轻度18例,并发高血压12例,糖尿病8例;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3~80岁,平均64岁,病情重度8例,中度20例,轻度12例,并发高血压9例,糖尿病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确诊为急性脑梗塞后,对照组给予络泰400~5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天;治疗组在使用络泰(方法同对照组)的基础上,用纳洛酮0.8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血糖高者改用生理盐水),每日1次,疗程14天。对部分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高压患者,给予小剂量甘露醇或甘油果糖脱水处理,对高血压、高血糖患者给予相应的降压、降糖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后次日均作空腹血液流变学检查,疗程结束后复查对比,并再次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 百拇医药
    1.3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0~45分)、患者生活能力(0~7级)评定疗效标准 [2]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 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 2检验。

    2 结果

    2.1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 两组治疗后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均有改善,但以治疗组改变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见表1。

    2.2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2。
, 百拇医药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ˉx±s)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ˇ P<0.05, ˇˇ P<0.01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注:与对照组比, ˇˇ P<0.01

    3 讨论

    急性脑梗塞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轻则导致患者智力下降、肢体瘫痪、失语等各种神经功能障碍,重则危及生命,因此急性期的治疗十分重要。

    一般认为,脑梗塞多由于血液粘稠度增高,脑血流循环受阻,进而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坏死所致,治疗上往往选用活血化瘀药物以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液循环,络泰是临床常用的药物之一。该药是从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中提取而成,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Rb 1 、人参皂甙Rg 1 、三七皂甙R 1 ,能显著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使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流增快,减少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和再发生 [3] ,临床能取得一定疗效,但仍不十分理想,其原因之一是单药使用不能较好地完成梗塞后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性损伤的修复。研究表明,脑梗塞时内源性阿片肽是加重继发性损害的主要原因,下丘脑释放因子促垂体前叶释放β-内啡肽,后者与阿片受体结合抑制心血管功能,引起低血压,导致缺血区血流进一步下降,加重脑灌注损伤。此外,β-内啡肽有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对神经系统感觉传入和运动传出通路均有抑制作用,纳洛酮是合成的氧吗啡酮N-丙烯基衍生物,通过血脑屏障快,与脑内吗啡肽受体结合而成为竞争性吗啡抑制剂,使β-内啡肽失活,对中枢神经系统吗啡受体有拮抗作用,从而拮抗由β-内啡肽引起的心血管效应,提高脑灌注,逆转β-内啡肽对神经系统的继 发性损伤 [4] 。同时,纳洛酮还能改善钙离子通透性,影响脂质过氧化,稳定溶酶体膜,抑制血小板聚集 [5] 。基于上述理论,笔者在临床上将纳洛酮与络泰联合使用,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较单纯使用络泰效果显著。从本组临床资料看,治疗组在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明显,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尤其在改善红细胞压积方面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治疗组也比对照组为佳,有效率显著升高,说明纳洛酮具有较好的抗凝、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缺血区血灌注、促进梗塞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纳洛酮与络泰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性高,效果好,无明显副作用,前景较为广阔。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葛广亚,陈宗学.络泰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1):1147.

    4 姜红峰,杜艳华.盐酸纳洛酮在治疗中枢性眩晕中的作用.中国急救医学,2001,21(3):178.

    5 孟庆林.纳洛酮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经济时报出版社,1996,22-23.

    (编辑维 兰)

    作者单位:225411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 百拇医药(秦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