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8期
编号:10403075
妊娠妇女心理健康状况2523例调查与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8期
     【摘要】 目的 了解妊娠妇女心理需求及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2523例妊娠妇女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对妊娠期保健的需求、分娩方式预选等情况的调查。结果 妊娠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年龄、文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对保健的心理需求则与年龄及文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造成妊娠妇女焦虑和恐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担心胎儿畸形,有异常孕产史及高龄初产妇,多胎妊娠及胎位异常。结论妊娠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随社会群体不同而有差异,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实施保健指导。

    关键词 妊娠妇女 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与分析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8-2751-02

    为了探讨妊娠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引导她们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顺利度过妊娠期,我们对2523例妊娠妇女进行了调查分析。
, 百拇医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999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围生期保健门诊孕妇2523例。年龄为20~42岁(平均27岁)。将2523例按年龄大小分为四组,A组20~24岁,B组25~29岁,C组30~34岁,D组>35岁。职业:干部687例,工人1229例,农民299例,无业(含下岗女工)308例。文化程度:大专~本科909例,初中~高中1565例,文盲~小学49例。

    1.2 方法 由固定医生在做产前检查时与孕妇交谈,然后由孕妇本人填写自制调查问卷表,个别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的孕妇填写有困难者由另外一孕妇代填。调查表内容除一般项目外,着重心理方面的调查,即妊娠后心情是否愉快,有无焦虑、恐惧及其发生原因,妊娠其保健需求,对分娩方式的选择等。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华西医科大学研制的PEM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 百拇医药
    2 结果

    妊娠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年龄、文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对保健的心理需求则与年龄及文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造成妊娠妇女焦虑和恐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担心胎儿畸形,有异常孕产史及高龄初产妇,多胎妊娠及胎位异常。

    3 讨论

    妊娠妇女的生理变化自然会引起相应的心理变化。然而医学心理学及精神病理学认为:妇女在生理变化期间所表现的心理性症状,一般均不属于病变,而属于正常心理反应 [1] 。但是妊娠期妇女严重或相对较为持续的心理变化、心理性症状或心理障碍便会导致围生期和产褥期的某些病 理性临床问题,如常见的产科心身疾病:如流产、早产、妊娠剧吐、妊高征、产力异常、乳汁分泌障碍、产后精神障碍等。有研究显示,不良社会心理因素可以增加助产率及产后出血率 [2] ,可以增加无产科指征的剖宫产率 [3] ,可以诱发产后抑郁症 [4] 。因此,关注妊娠妇女的心理变化,提供心理咨询及指导,满足其心理需求,势必会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病率,从而降低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
, http://www.100md.com
    本文结果表明,年龄越大产生焦虑、恐惧的比例越高。这部分人有些为高龄初产妇,担心自己已超过生育最佳年龄,不能平安渡过妊娠期及分娩期。有些有异常孕产史,再次妊娠心理恐惧感增加,这部分孕妇渴望孕期保健知识指导,有赖于医务人员的帮助(要求剖宫产者>45%或导乐陪产>50%),她们更相信医学科学的力量。从学历和职业上反映,高学历和干部职业的孕妇心理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其中多数人孕育年龄偏大),究其原因是知识层次高,看书较多,往往错误地对号入座;另外对下一代期望值较高,担心胎儿是否发育良好及自己是否绝对安全。她们重视保健知识的指导,选择剖宫产的比例相对较高,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的孕妇绝大部分是农民,她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嫁人生子,天经地义,妊娠对她们来说是喜事,由于文化知识的贫乏,因此,她们没有过多的焦虑和恐惧,不重视或不需要保健知识的指导,在选择自然分娩中均要求亲人陪产。

    随着新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围生期保健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产科角度看,在妊娠期间不仅要做好孕妇及胎儿的监护,有关心理因素的保健及疾病的防治研究也已列入日程。所以,我们要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1)实行孕产妇系统保健的三级管理;(2)孕早期建立保健手册;(3)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筛查、监护及管理。积极治疗合并症,预防并发症,以减轻孕妇的心理负担,使其健康、顺利地渡过妊娠期。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张志诚.临床产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7.

    2 谷进,刘穗铃,陶欣,等.产妇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10):615.

    3 郭丽岳,白炳清,龙鲸.孕产妇的心理状况与分娩方式的关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5):281.

    4 贺晶,上官雪军,王正平.产后抑郁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1):661.

    作者单位:014010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编辑曲 全), 百拇医药(白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