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406776
耳鼻喉科疾病(2004.05.31)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3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51期
     疏肝通窍安神法为主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优势明显

    耳鸣既是单纯多种局部耳疾的常见症状,也可由全身多种疾病引起,病因病机复杂。感音神经性耳鸣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西医对感音神经性耳鸣的治疗方法不多,且疗效多不理想。广西中医学院临床一系的宣伟军医师等以中医疏肝通窍安神法为主辨证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5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50例作对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新中医》2004年第36卷第2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并附有病案一例。

    将10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虚实2型,其中实证20例,虚证30例。治疗组以疏肝通窍安神法为主辨证治疗。其基本方由柴胡、郁金、五味子、酸枣仁、石菖蒲、丹参所组成。在治疗中随症加减:实证加葛根;伴肝阳上亢者加桑寄生、磁石、钩藤;痰热阻窍者加黄芩、栀子、浙贝母。虚证加黄芪、绞股蓝、女贞子、菟丝子、黄精;伴眩晕者加藿香、泽泻、天麻。每天1剂,水煎服。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每次口服脑益嗪50mg,谷维素20mg,三磷酸腺苷(ATP)40mg,均为每天3次;口服西比灵胶囊5mg,每晚1次;肌注维生素B1100mg、B12
, http://www.100md.com
    500μg,每天1次。2组均以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经治疗后,治疗组50例中,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显效率为56%,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50例中,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29例,显效率为14%,总有效率为42%。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显示出中医治疗有较好的优势。治疗组辨证属实证者20例中,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2例;属虚证者30例中,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8例。虚实分型的治疗结果提示了实证耳鸣疗效优于虚证耳鸣疗效。而对照组的治疗结果则显示病程短者之疗效优于病程长者之疗效。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耳鸣与心肝脾肾失调、风火痰湿犯窍有关。宣伟军医师等在临床中按虚实2型辨证,将急性耳鸣按实证论治为主,慢性耳鸣按虚证论治为主,但他们认为,无论虚实,均与肝失条达有关,因此,他们对该病治以疏肝通窍安神法为主,根据虚实,或辅以潜阳安神、清热化痰,或并用益气健脾、补肾填精,遣方用药,故获得良效。以上他们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亦表明,运用具有疏肝通窍安神为主要作用的组方,并按虚实2型辨证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具有针对性强、药理作用广泛、治疗效果较好的特点。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效佳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仝选甫、王慧敏在《中医杂志》2004年第3期上撰文介绍了他们临床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他们首先将变应性鼻炎患者,按个人意愿分为3组。治疗组120例,其中男51例,女69例;年龄18~50岁,其中18~25岁26例,26~35岁44例,36~48岁50例;病程4年以上者64例,常年发作者46例,季节性发作者74例。中药组60例,按要求完成观察治疗过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18~50岁,其中18~25岁8例,26~35岁10例,35~60岁42例;病程2个月~10年,其中病程1年以内者3例,2~4年者18例,病程4年以上者39例;其中常年发作者27例,季节性发作者33例。西药组60例,按要求完成观察治疗过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3~50岁,其中13~25岁22例,26~35岁27例,35~50岁11例;病程40天~7年,其中病程1年以内者18例,2~4年者26例,病程4年以上者16例;其中常年发作者28例,季节性发作者32例。治疗方法:治疗组:中药基础方:苍耳子、白芷、辛夷、细辛、桂枝、白芍、黄芪、党参、防风、制附子、巴戟天、鹿角霜、藁本、徐长卿、炙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若病人伴有易感冒、多汗等肺气虚症状则给予口服玉屏风散;若伴有身倦乏力,纳差便溏症状者给予补中益气丸;若伴有腰膝酸软,形寒怕冷等肾阳虚症状给予金匮肾气丸。手法治疗步骤:(1)叩头:双手五指垂直向下如握棒状,快速而有节奏地啄击头部,由百会穴开始向四周辐射,叩击时间每次约10分钟,以头皮微热为佳。(2)抹前额:用四指指腹沿面部中线向左右两侧直线抹动30次,抹动方向与操作时手指方向手法要重。(3)静止点穴:用拇指、中指指端或拇指、食指、中指屈曲的背侧关节着力点压着穴位不动,从轻到重维持半分钟到2分钟,再由重到轻慢慢松开所点压的部位。常选穴位:印堂、四白、巨髎、鼻通、迎香、风池、口禾髎、人中、曲池、合谷。(4)揉鼻:双手快速对掌搓擦20次,以右手掌心捂鼻子并旋转揉鼻20次,反复3遍。(5)擦鼻:双手鱼际互相摩擦至发热,然后以双手鱼际按于鼻两侧,沿鼻根至迎香,往返摩擦至发热为止。擦鼻时,也可用双手拇指沿鼻两旁一同向上或向下擦,也可一手向下,另一手向上,交叉擦,以局部发热为好。(6)捏鼻:用食指与拇指捏鼻尖(素髎穴)20次,然后再用食指和拇指捏鼻背50次,用力均匀,捏至鼻部热、麻、呼吸通畅为度。(7)摩鼻下:用中指或食指的指腹揉摩鼻下人中穴,先顺时针方向摩转50次,再逆时针方向摩揉50次,然后用手指向人中穴深部点按20次。(8)搓面:双手对掌快速摩擦至发热后,再揉搓面部。先从左侧开始,经额至右侧,再经下颌部(过承浆穴)搓回左侧为1周。如此反复,先顺时针方向搓揉10次,再逆时针方向搓揉10次,以面部皮肤有热感为好。手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10日为一个疗程。手法操作完,让患者饮温开水一杯并洗一下鼻子,以利排除体内毒素。洗净手脸后换温水,手掌心变成勺状,舀干净温水低头轻捂入鼻(勿吸),缓慢旋揉片刻,随即将水连同鼻内污物分两侧先后擤出。中药组同上法,只用中药加减,不用手法治疗,10天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西药组给予开瑞坦10mg,每日一次,连服20天。
, http://www.100md.com
    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显效:打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等症状消失,检查鼻黏膜色泽红润,鼻甲无肿胀,无分泌物,嗅觉正常。有效:打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等症状部分消失,鼻塞基本缓解,检查鼻黏膜色泽暗红,鼻甲稍肿胀,分泌物明显减少,嗅觉改善。无效:打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治疗组120例患者中,显效30例,占25.0%;有效81例,占67.5%;无效9例,占7.5%。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

    外科疾病

    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好

    环状混合痔属祖国医学“痔”的范畴。中医认为:“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以致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突为痔也”。环状混合痔痔核多而大,为痔病的重症、难症。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易导致肛门狭窄和排便困难。《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第26卷第3期报道了广东省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少孟、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尚锦秀等临床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他们共收治了30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者70岁,平均47岁;病程最短者14年,最长者27年,平均7年。临床均有不同程度异物脱出,伴有大便带血者17例。手术方法:病人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充分暴露病变部位。痔核较大的母痔区,用小直钳牵引外痔部分,在痔核基底部外端外延0.5cm处作“V”字形切口,从外括约肌浅层向上剥离外痔部分,至近齿线处改内收(即呈“八”字形切口),继续向上剥离至内痔根部约齿线上1cm处,提起剥离的外痔皮瓣及痔组织,用中号弯止血钳于内痔基底行纵形钳夹,7号丝线于钳底作“8”字贯穿结扎,使结扎痔蒂的平面略高于痔,痔核及结扎丝线暂不剪除,留作标志及牵引用。注意尽可能多地剥离切口两侧皮肤及黏膜下的痔组织,彻底止血。然后用肠线作齿线上黏膜半荷包状缝合,在结扎痔核根处,将荷包口收紧、结扎,再切除痔核。同法处理其他较大痔核,且使各痔核结扎点不在同一平面上,各痔核间皮桥不少于0.5cm。检查肛门肛管口径,以麻醉状态下能容纳两指为度,若肛管较紧,可行内括约肌切断术,以松解肛门肛管。再根据皮桥情况设计搭桥整形。将皮桥在齿线下约0.5cm处以外的皮肤呈弧形切口剪除多余松弛的皮肤,清除其下的痔组织及痔隐组织,然后用肠线对缝2~3针,使皮肤平整地贴于其组织上,同法处理其他松弛的皮桥。术毕,在长强穴注射长效止痛剂(亚甲兰1ml,1%利多卡因4ml),检查无活动出血后,肛内置排气肛管及红油膏纱条,盖塔形无菌纱布,“丁”字带加压固定。术后处理:配用抗生素、止血药3~5天;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后用中草药(苦参、蛇床子、地肤子、黄柏、芒硝、土茯苓、白芷、桃仁、冰片等)煎水熏洗坐浴;便秘者口服麻丸仁,6g/次,2次/日。术后早期观察皮桥有无水肿,可用黄连膏等外敷消肿。
, 百拇医药
    疗效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创口愈合;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创口未愈;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本组病例全部一次性治愈,结扎线在术后5~10天脱落,创面愈合时间为9~17天,平均13天。术后5例便秘者,经服麻仁丸缓解。未见术后大出血、感染及大便失禁等并发症。随访1年,未见复发及肛管狭窄等后遗症。

    临床疗效证实:本疗法在较彻底处理痔核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了肛管皮肤黏膜区组织,不影响肛门功能及外观,痛苦小,疗效好,病程短,并发症少,是治疗环状混合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但对年龄较大、痔核反复脱出、括约肌松弛者应谨慎从事,以防医源性大便失禁。术后中药外洗方中,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祛风清热、燥湿消肿;黄柏、土茯苓清热解毒燥湿;白芷、桃仁行气活血散结;芒硝消肿散结;冰片清热止痛。外敷黄连膏可清热解毒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风燥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

    中药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病疗效满意
, 百拇医药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乳房疾病的常见病,治疗方法多样,但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为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谢珍医师采用纯中药口服及热敷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新中医》2004年第36卷第2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将18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柴胡疏肝散并外用金黄散热敷。柴胡疏肝散由柴胡、醋炒陈皮、川芎、白芍、炒枳壳、醋炒香附、炙甘草所组成。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用。金黄散加味药物组成为:天南星、苍术、白芷、姜黄、乳香、没药、川芎、厚朴、天花粉、黄柏、醋炒香附、大黄、炮穿山甲。诸药用布包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沸15分钟后取出药包,待温度适中时热敷患处,每天1次,每次20分钟,每包药可用7天。对照组口服利邦平消片,每次4~8片(0.23g/片),每天3次。外用10%硫酸镁水溶液浸毛巾热敷,每天1次。2组均以7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一般治疗1~3疗程。经治疗后,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为70.0%,对照组治愈率为37.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这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愈疗程比较:治疗组治愈63例中,1疗程治愈31例,2疗程治愈21例,3疗程治愈11例。对照组治愈34例中,1疗程治愈7例,2疗程治愈9例,3疗程治愈18例。2组治愈1~3疗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这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学“乳癖”范畴,因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腺疾病往往由郁、怒、忧、思引起肝胃气滞,气火内盛,瘀血痰浊形成乳中肿块。据此,谢珍医师认为,对于该病应以疏肝解郁、活血破瘀、消积化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法治之。其所用柴胡疏肝散疏通肝经郁滞,补气健脾,通降胃气,行气止痛,尤其柴胡有升发诸阳之用,可引诸药归经。其外用的金黄散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除瘀浊,软坚散结,用其热敷,穿透力强,可使局部组织松弛、舒展,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细胞活力,增强纤维及毛细血管的再生能力,促进组织再生,从而达到消炎、清热、解毒、消肿、软坚、散结、镇痛的目的。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采用口服柴胡疏肝散并外用金黄散热敷的内外合治法,具有疗程短、见效快、疗效高、无毒副作用、无痛苦、操作简便等优点,疗效满意,患者亦易于接受。, 百拇医药(中国中医研究院信息所)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